[实用新型]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3708.1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喜春 |
主分类号: | F24H1/26 | 分类号: | F24H1/26;F24H9/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42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加热 清洁 燃料 热水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锅炉在使用中普遍存在浪费能源、燃烧冒黑烟、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靠风力助燃锅炉很普遍,燃烧效果比较好,缺点是锅炉在清理结焦和加煤时,还有黑烟排出,最大缺点是造成能源浪费,粉尘污染很严重,环保效果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
另外,还有采用蒸汽助燃的锅炉,效果也较好,缺点是必须是压力蒸汽才能喷射助燃,蒸汽锅炉适合蒸汽助燃,但热水锅炉就不适合,解决难度较大。
我国手烧锅炉燃烧方式分正燃烧和逆燃烧两种方式,正燃烧易产生黑烟,环保效果不好,浪费能源;逆燃烧使用煤块效果比较好,但因是自然通风,烧面就不行了,逆燃室的煤必须加满,因煤层太厚进不去风,锅炉燃烧效果不好。逆正燃烧式锅炉多为自然通风,起火慢。因为是负压燃烧,氧化层氧气充足、温度高,使挥发份中的碳化合物还原为黑碳,所以排烟浓度低,排出的烟气中黑烟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解决传统锅炉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粉尘污染严重,环保效果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该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包括:燃烧器、燃烧室、加热室、排泄连通管、下连箱、上连箱,具体结构如下:
炉体外壳的外部设置炉体保温层形成炉体,炉体外壳的内部设置燃烧室、加热室,燃烧室为竖向通道与横向通道连接构成的L型燃烧室,三个加热室竖向排成一列,三个加热室位于燃烧室的一侧;其中,第一加热室的顶部与上连箱相通,第一加热室的底部与L型燃烧室的横向通道相连通;第二加热室的顶部与上连箱相通,第二加热室的底部与下连箱相通;第三加热室的顶部与排气口相通,第三加热室的底部与下连箱相通,排气口的顶部伸至炉体外壳和炉体保温层外,与大气相通。
所述的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L型燃烧室的横向通道与下连箱之间通过排泄连通管相连通,排泄连通管上开有排污口,L型燃烧室的竖向通道与燃烧器相连通。
所述的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L型燃烧室的竖向通道中水平纵向穿设燃烧室纵向加热管束,L型燃烧室的竖向通道中水平横向穿设燃烧室横向加热管束。
所述的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加热室中水平纵向穿设加热室纵向管束,加热室中水平横向穿设加热室横向管束。
所述的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燃烧室采用铝合金燃烧室,其内腔底部为弧面形状。
所述的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加热室采用铝合金加热室,其内腔底部和顶部为弧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燃烧室、下连箱、上连箱和三个加热室配套使用,由燃烧器将燃料喷进燃烧室内燃烧,通过下连箱进入第一加热室,再通过上连箱进入第二加热室,再经由下连箱进入第三加热室后,由排气口排出炉外。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燃气、燃油、燃烧甲醇等清洁燃料,采用喷射雾化燃烧方式,卫生环保,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燃烧室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热室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2视镜;3燃烧室纵向加热管束;4燃烧室横向加热管束;5炉体外壳;6燃烧室;7第一加热室;8排泄连通管;9排污口;10进水口;11下连箱;12加热室纵向管束;13加热室横向管束;14出水口;15排气口;16补水口;17上连箱;18大气连通口;19炉体保温层;20第二加热室;21第三加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快速加热清洁燃料热水锅炉包括:燃烧器1、视镜2、燃烧室纵向加热管束3、燃烧室横向加热管束4、炉体外壳5、燃烧室6、加热室(第一加热室7、第二加热室20、第三加热室21)、排泄连通管8、排污口9、进水口10、下连箱11、加热室纵向管束12、加热室横向管束13、出水口14、排气口15、补水口16、上连箱17、大气连通口18、炉体保温层19等,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喜春,未经陈喜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3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