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3253.3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睦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唐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薄型电子产品,并确保讯号或电源确实传递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数据运算与文书处理,拜电子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之赐,电脑不仅在性能上大幅提升,在外观上亦日新月异,体积更是朝轻、薄、短、小的方向演进,故传统电脑已由桌上型电脑演变成笔记型电脑(Notebook)或平板电脑,以有效地节省了使用空间,符合现代化电子产品的趋势。
在现今电脑工业中,连接器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其中极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电脑主系统与接口设备(如鼠标、显示品、键盘、列表机、绘图机及网络系统等)之间的讯号交换,或者是在主机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讯号交换,或者是电源的传递,大多必须依赖连接器的连接,才能进行各式讯号或电源传递。其质量的良莠不仅影响讯号传输的可靠度,亦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质量。
而运用在电脑主系统内部的连接器中,又包括了板对板(Board to Board)电连接器、线对板(Wire to Board)电连接器以及线对线(Wire to Wire)电连接器以及其它各式电脑连接器等。其中,线对板电连接器主要包含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头,藉由这两者的相互嵌合而达成物理连接及电性连接。
然而,现在市面上所存在的现有电连接器组合在振动测试或是遭受外力影响时,其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头非常容易跳开(脱离),而使接点无法正常接触使连接器产生断讯,故现有电连接器组合仍存有缺失而有待改进,且经多次插接使用时,让两者间嵌合功能衰退,无法确实接合降低其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适用于薄型电子产品,并确保讯号或电源确实传递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轴向上、下插套接合的一端子座及一插槽本体,以及设于该端子座与插槽本体间的定位装置;其中:该端子座,设有一供插槽本体插入的插置口,于该插置口的区域固设有预定数量的衔接端子,且该插置口可使各衔接端子露出;该插槽本体,设有一插置部供用以相对插入端子座的插置口,于该插置部的区域设有预定数量的插孔用以供衔接端子相插接,且该插槽本体前端并设有与各插孔相通的插槽;定位装置位于该插置口与该插置部轴向相接处,其设有至少一可轴向上、下插接的柱体及槽部,而该柱体顶端并设有突出于该槽部的卡掣部,该卡掣部至少二边侧并朝外延伸有突卡部,且该槽部并相对于该些突卡部形成有弹性卡扣件,使该端子座及插槽本体于轴向上、下插套接合行程中具有导正的作用,并可利用该卡掣部边侧的突卡部得以卡掣于该槽部的弹性卡扣件,可使该端子座及插槽本体确实接合,以确保讯号或电源确实传递而不会产生断讯或断电的缺失,增加接合组装的可靠性,且利用柱体及槽部的简单插接动作,让端子座及插槽本体间易于装配拆卸。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插置口后端形成有一后止挡面,该插置口二边侧并形成有下止挡面,而该插槽本体二边侧则形成有翼部,该翼部则可压抵于该下止挡面上。
上述的翼部末端可形成倾斜的斜导面。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定位装置设有复数后端第一扣接部以及复数后端第二扣接部,各后端第一扣接部分别设于该插置口后端并位于各衔接端子间,而各后端第二扣接部则相对应设于该插置部后端。
上述的卡掣部二相对应的边侧朝外延伸有突卡部;或者,卡掣部二相邻的边侧朝外分别延伸有二突卡部。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弹性卡扣件一端设有与该插槽本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该连接部末端并形成有弹性扣部。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适用于薄型电子产品,确保讯号或电源确实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结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结构分解图。
图3A、B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定位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接合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接合状态结构另一视角剖视图。
图号说明:
端子座10
插置口11
后止挡面111
下止挡面112
衔接端子12
插槽本体20
插置部21
插孔22
插槽23
翼部24
斜导面241
持部2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唐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唐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3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