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动力曝气填料实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1114.7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涛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力曝气 填料 实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填料和实施装置用于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或生物膜法(主)和活性污泥法(辅)混合处理的工艺。
技术背景
国内现在多数填料如六角蜂窝填料、立体弹性填料、组合填料等都是用纯PP或PVC挤出或注塑而成,而PP和PVC是疏水性塑料,生物膜附着非常缓慢,现有多数填料表面积低,导致容积负荷低下。
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曝气方式多为水下曝气如:微孔曝气、射流曝气、机械曝气。都各自存在成本高,容易堵,能耗大等不可避免的缺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重量轻,表面积大,节省材料,加工廉价,具有平衡舀水功能的填料。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动力曝气填料实施装置,包括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一面为平板另一面为布满凸筋的亲水塑料薄板填料;一个储存污水的容器;用于转动上述填料的动力驱动装置;填料支架采用抱箍的方式固定在转轴上,填料拼成圆形/多边形固定在转轴上,并且按照一片填料的凸筋挨下一片填料的平板的方式组合,固定填料钢筋穿接在填料支架上,填料拼成圆形/多边形穿过转轴,并固定在转轴上。
作为优化,所述亲水塑料薄板为圆形/多边形形状,凸筋为弧状或“工”字型形状。
作为优化,所述凸筋大小从外圈到内圈渐进式放大。
工作原理:将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力曝气填料拼成圆形/多边形穿过轴,固定在转轴上,填料的40%-50%浸没在水中。当无数条筋的舀口越过水位时候都会舀起大量的污水,使之暴露在空气中,舀起来的污水靠自然通风溶氧,并可以整体平衡转动。其实施装置的动力可以通过废水落差驱动或通过减速机带动链轮传动。
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填料一面为平板另一面为布满凸筋的亲水塑料薄板填料,填料按照一片填料的凸筋挨下一片填料的平板的方式组合可以使得在保证填料表面积最大化的情况下几乎无重叠面,两片填料间生成强制均匀间隔,使其不会产生厌氧;填料表面为无数弧状舀水结构或“工”字型结构的凸筋;这样的筋结构也可使得储水容器的污水产生一定紊流,并切割老化的生物膜,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凸筋排列方式为从外到内渐进式放大,使得内圈角速度相对较低的内圈产生更强的紊流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
附图说明:
图中各序号和名称分别为:1、填料 2、固定填料的钢筋孔 3、转轴 4、固定填料的钢 筋 5、减速机 6、“工”字型凸筋 7、水位 8、填料支架抱箍 9、加强板 10、填料支架加强筋 11、填料定位圈
图1:本发明填料正视图;
图2:“工”字型凸筋填料;
图3:填料的左视图;
图4:本发明填料的组装图;
图5:本发明填料实施装置的正视图;
图6:本发明填料实施装置的左视图;
图7:固定本发明填料的支架安装图。
具体实施办法:
如附图1~7所示一种微动力曝气填料实施装置,包括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一面为平板另一面为布满凸筋的亲水塑料薄板填料1;一个储存污水的容器;用于转动上述填料的动力驱动装置5;填料支架采用抱箍的方式固定在转轴3上,填料1拼成圆形/多边形固定在转轴3上,并且按照一片填料1的凸筋挨下一片填料1的平板的方式组合,固定填料的钢筋4穿接在填料1支架上,填料拼成圆形/多边形穿过转轴,并固定在转轴上。所述亲水塑料薄板为圆形/多边形形状,凸筋为弧状或“工”字型形状。所述凸筋大小从外圈到内圈渐进式放大。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力曝气填料实施装置是由如附图1中的弧状或附图2中的“工”字型6舀水结构的凸筋1的亲水塑料薄板填料制得,凸筋1挨下一片平板叠加压紧如附图4,再由固定填料的钢筋4穿过固定填料的钢筋孔2而成开始实施。
填料的40%-50%浸没在水中,首先是由减速机5带动转轴3,传动至转轴3上的填料支架抱箍8,带动加强板9和填料支架加强筋10至填料定位圈11上的固定填料的钢筋4,带动微动力曝气填料拼成圆形/多边形后的整体转动,填料1经过水位7舀起污水到空气中供填料1的微生物表面的附着水层溶氧,带动右侧扭力相对应的点转动,本实施装置循环工作,此种方式处理暴露在空气中的污水,整体保持平衡状态,只需很小的动力就可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涛,未经刘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1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锭铸造用芯子
- 下一篇:有效地检验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