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9813.2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6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品;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中的单板(完成确定功能的插卡)集成度越来越高,单板的功耗也迅速增大,一个电源模块已不能满足单板的要求。单板通常通过安装多个电源模块的方案来提高整板的供电能力。如果单板安装多个相同的电源模块,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ON/OFF管脚)直接并联后与光耦相连,控制信号通过光耦控制多个电源模块的输出。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源模块多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电源模块的内部电路不同,内部上拉电压VCC也不相同,如图1所示。如果直接将多个不同厂家的电源模块并联使用,电源模块之间会相互干扰,从而引起电源模块工作不稳定,甚至会损坏电源模块,进而损坏单板。
参见图2,现有技术一将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并联连接一光耦,采用控制逻辑传出的控制信号(Power_on)经该光耦控制电源模块的输出。另外,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还连接一接地的短接器件。当有些情况下,不需要控制信号控制单板上的电源模块输出时,采用短接器件控制单板的强制上电。但是,如果电源模块1的内部上拉电压VCC1的电压是2V,电源模块2的内部上拉电压VCC2的电压是10V,那么电源模块2的电流会倒灌向电源模块1,长时间的倒灌电流会损坏电源模块1。一旦电源模块1损坏导致失效,电源模块1所在的整个单板就会下电,导致单板的损坏。
参看图3,现有技术二为了避免多个电源模块之间的干扰,其每个电源模块经过一单独的光耦连接控制信号,每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还单独连接一接地的短接器件。即每个电源模块对应一个光耦和一个短接器件。但是现有技术二需要每个电源模块对应一个短接器件,从而占用大量单板上的位置。如果需要通过短接器件控制单板强制上电,需要对每个短接器件进行控制,大大增加了生产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其可以实现单板上多个电源模块的互不干扰,且无需占用单板上的大量位置,单板强制上电时无需增加生产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包括N个并联供电的电源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同一控制信号。所述多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N个电源模块对应的N个单向导通器件以及一个短接器件,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对应的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所述N个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经所述一个短接器件接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向导通器件为二极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大于任意两个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的电压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短接器件包括插座和跳线帽,所述插座连接在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和地之间,所述跳线帽插入所述短接器的插座,所述单向导通器件和地之间形成通路;所述跳线帽不插入所述短接器的插座,所述单向导通器件和地之间形成断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低电平,电源模块打开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高电平,电源模块关闭输出;
或者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高电平,电源模块打开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低电平,电源模块关闭输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和上电控制管脚之间连接一上拉电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和控制信号之间连接有一隔离器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器件为光耦、电平转换器、驱动器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本实用新型在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和短接器件之间连接一单向导通器件。当多个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VCC的存在电压差时,利用本实用新型单向导通器件的单向导通特性,避免了内部上拉电压VCC高的电源模块的电流向内部上拉电压VCC低的电源模块倒灌。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不会因电流倒灌发生损坏,也不会因电源模块损坏造成单板的损坏。并且本实用新型多个电源模块采用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占用大量单板上的位置。如果需要通过短接器件控制单板强制上电时,控制该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增加生产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源模块内部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一的多电源控制电路图;
图3是现有技术二的多电源控制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电源控制电路图;
图5是二极管的原理等效电路图;
图6是两个电源模块的控制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9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