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9771.2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章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力宝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4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55200 福建省宁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门 柴油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柴油发动机气缸盖,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单缸采用两个气门和两个排气门设计的柴油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气缸盖的是汽车发动机中重要大型零部件之一,在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严酷的使用工况,使其可靠性成为发动机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传统单缸采用两个气门和两个排气门设计的气缸盖在长度方向两内侧边缘,通常在两缸之间间隔对应位置除必要的螺栓孔座设置时,需要设置凸台外,在螺栓孔座之间为长条槽设计,由于燃气燃烧后的排气温度极高,通常排气门温度极高,而单缸内的控制两个气门的两个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为贴临设计,同时又有摇臂轴孔座穿过,导致两相邻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的壁较薄,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两相邻的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壁较薄,受热较快,容易受热膨胀,而其边缘部分的气缸盖体厚度较大,热传递较慢,导致受热不均匀,形成热挤压应力,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金属的热疲劳破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在两相邻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形成第二凸台,实现两相邻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与气缸盖体边缘受热均匀,有效消除热挤压应力的柴油机气缸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包括有气缸盖体,气缸盖体一侧为设有排气管口的排气侧面,另一侧面为设有进气管口的进气侧面,气缸盖体顶部气缸盖体边缘分别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摇臂安装孔座以及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螺栓孔座,摇臂安装孔座包括靠近排气侧面一侧的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和靠近进气侧面一侧的进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气缸盖体上设有穿过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的排气控制摇臂轴孔,以及穿过进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的进气控制摇臂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体的内侧边缘设有位于两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凸”字形,第二凸起的大端与气缸盖体内侧边缘连接,第二凸起的头部延伸至两相邻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相邻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设置第二凸起,第二凸起采用“凸”字形,能很好的适应性延伸至两相邻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第二凸起设置有效的平衡了排气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与气缸盖体的内边缘之间的热挤压应力,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相邻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之间采用圆弧面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面可消除控制摇臂安装孔座与气缸盖体连接之间的折角,消除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盖体进气侧面和排气侧面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若干支撑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凸台用于气缸盖体放置时的支撑,避免在生产或平时拆装过程中,进气侧面和排气侧面直接搁置在地面上而磕伤或碰伤,起到保护进气侧面和排气侧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盖体上进气侧面和排气侧面的底端设有便于气缸盖体底部脱模的脱模凹槽,所述脱模凹槽包括口部大底部小的梯形槽以及矩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模凹槽的设置,使得气缸盖体底部形成高低面,高低面使得气缸盖体与模具之间形成折回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气缸盖体侧面与模具之间的粘合力,便于气缸盖体的进、排气侧面与模具之间脱开,同时采用梯形槽和矩形槽的配合,更有利于脱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双进气门及双排气门型柴油机气缸盖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力宝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力宝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9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纯黄磷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炼锑产生的除铅渣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