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定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98180.3 | 申请日: | 2013-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3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朱猛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李浩 |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定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定植结构,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水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法,又名营养液培,其核心是将植物根或根茎固定于定制容器内并使根系自然垂入植物营养液中,规模种植中,一般使用定植板,在板上开多个定植孔,用两厘米宽的海绵包裹植物根茎部,固定在定植孔中,此方法对根系长的植物无太大影响。但有些作物根系很短,在营养液减少,液位较低时,作物根系就很难保证充分吸收到营养,在大规模种植中,此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人为干预,费时费力,而且收效不高;另一种就是增加设备,大量增加投入成本,使得投入成本过高,种植利润降低;如何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结构,既不会大量增加成本,也不需人工干预,又能保证植物生长,现有技术中未见相关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不大量增加成本,也不需人工干预,又能保证植物生长的植物定植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植物定植结构,包括:开有定植孔的定植板和安装在定植孔中的定植植物,所述定植植物的植物根茎结合部向根部方向包裹有内吸收层和外固定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吸收层采用无纺布或已知与无纺布具有同等吸附性的材料构成,吸收层尺寸设置在8-12cm的方形或长方形;外固定层选用海绵或已知与海绵具有同等吸附性和膨胀性的材料,固定层采用2-2.5cm宽的长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吸收层和外固定层包裹植物根茎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定植结构简单易行,增加的内吸收层不会大量增加成本,也无需人工干预,同时能很好的保证植物生长,尤其是在定植初期,对植物根系生长和成活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植板,2、定植孔,3、内吸收层,4、外固定层,5、定植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植物定植结构,包括:开有定植孔2的定植板1和安装在定植孔2中的定植植物5,所述定植植物5的植物根茎结合部向根部方向包裹有内吸收层3和外固定层4。
所述内吸收层3采用无纺布,内吸收层3尺寸设置在8-12cm的方形或长方形;外固定层4选用海绵,采用2-2.5cm宽的长方形。内吸收层3和外固定层4的长宽尺寸与所包裹植物的根茎有关,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内吸收层3的目的在于将吸收层延伸到营养液中,利用外吸收层3的吸附功能将营养液中的营养供给给植物根部,而固定层4仍然起到固定和吸附的功能。
所述内吸收层3和外固定层4包裹植物根茎结合部的方向相反,当内吸收层3采用顺时针旋转包裹时,外固定层4采用逆时针旋转包裹,或者相反亦可,由于人工包裹后插入定植孔2中,无需捆扎,而利用外固定层4的膨胀固定,因此,此包裹方向很重要。
另外,为保证定植苗的成活率,还可以将裁剪后的无纺布在使用前用药液浸泡处理,如采用生命素、硫磺多菌灵、生根剂搅拌混合后使用,无纺布只要充分浸入溶液即可。边浸边用,无需浸泡很久时间,简单方便。生命素主要成分是黄腐植酸和氮磷钾,添加微量元素和植物细胞分裂素等。生命素、硫磺多菌灵、生根剂,农药市场随处可见。
本实用新型特别是对于定植初期,对植物根系生长和成活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解决了原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增加的吸收层不会大量增加成本,也无需人工干预,同时能很好的保证植物生长。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于,内吸收层3可以选用已知与无纺布具有同等吸附性的材料构成;外固定层4选用已知与海绵具有同等吸附性和膨胀性的材料构成。
本申请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替换所进行的改变,仍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8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