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6810.3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偲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彬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芯片 孵育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芯片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度集成化的分析技术,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微阵列芯片和微流体芯片两大类。其中微阵列芯片是由生物材料微阵列构成的芯片,包括DNA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将探针分子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然后与溶液中的样品分子进行亲和结合反应,通过检测经酶、荧光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放大后的信号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生物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生物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医学临床检验领域、生物制药领域和环境医学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孵育步骤是生物芯片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过程里,液相中游离的靶向分子或识别分子穿过液固界面屏障与固体表面的探针分子相互识别并结合,该过程的反应速率和效率受到溶质扩散影响。为最大程度提高反应效率和检测灵敏度,常规孵育过程是在敞开或半敞开体系下在生化培养箱中静置过夜或者辅助摇床振荡数个小时。这个过程耗时长,不能适应临床检测的需求;长时间孵育可能造成样品变性,失活;非封闭体系会造成溶液挥发,产生边际效应影响实验准确性。以上种种问题都对实验的重复性、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受制于液固屏障的所限,即使长达数天的静置孵育,其反应效率仍不如短时间高强度混合孵育。然而,实现高强度混合孵育的最终方法是使用自动杂交站,这种杂交站的价格通常为30,000~60,000美元,极其昂贵,不适合推广使用。
因此,发展一种新型的简便通用,快速稳定,适应于高强度混合的生物芯片反应器不但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生物芯片的灵敏度、稳定性及重现性。
中国实用新型CN202054829U、CN202766517U和中国专利ZL2011101425185分别公开了一类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使用这类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可以满足高强度振荡孵育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在孵育步骤前后,往往需要对生物芯片进行转移、吹洗、点样、安装、剥离、成像等操作。另一方面,生物芯片通常是具有一定脆性的薄膜或薄片,因而,在使用上述已知的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时,存在下述问题:生物芯片不易操作且容易破碎。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孵育步骤之前和/或之后,容易地对生物芯片进行转移、吹洗、点样、安装、剥离、成像等操作,且不易使生物芯片破碎的新型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
本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发现,通过在传统的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的反应柱上安装紧固件,并与所述紧固件相匹配地安装生物芯片,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包括:
1、一种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包括反应腔体(1)和安装于反应腔体(1)内的第一反应柱(2),所述反应腔体(1)是柱状件,所述反应腔体(1)的内壁设置有凸台(4),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柱(2)安装有第一紧固件(7),生物芯片与所述第一紧固件(7)相匹配地安装,所述第一紧固件(7)的生物芯片与所述凸台(4)形成孵育反应腔(6)。
2、根据项1所述的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7)设置有紧固件底板,所述紧固件底板具有两个表面,其中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对置的两个紧固件侧板,另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容纳部分,所述第一紧固件(7)通过所述紧固件侧板安装至所述第一反应柱(2)。
3、根据项2所述的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芯片放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7)的容纳部分,并且紧密地配合于所述容纳部分中。
4、根据项1所述的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柱(2)具有竖直的相对布置的两个反应柱侧板,以及连接相对布置的两个反应柱侧板的反应柱底板,由此构成U形形状的柱状件。
5、根据项4所述的生物芯片孵育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1)具有相对布置的一对反应腔体配合侧板,所述第一反应柱(2)的反应柱侧板分别与所述反应腔体(1)的反应腔体配合侧板的内侧紧密贴合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偲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偲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6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形滴灌管凸轮拨动式打孔机
- 下一篇:一种连续不间断打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