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垃圾桶的智能太阳能路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6625.4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沈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33/00;F21V23/00;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桶 智能 太阳能 路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灯,特别是一种带垃圾桶的智能太阳能路灯。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路灯中,大多数都是直接由电源供电的,很少采用太阳能供电。这种直接采用电源供电的路灯,消耗能源多,并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全功率工作的话,电能浪费严重。
为了解决传统路灯电能消耗和浪费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路灯进行有效管理,在夜深时关闭一些路灯;另一方面开始出现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路灯。这种新出现的太阳能路灯能够在白天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晚上时可以提供照明,节能环保。
在城市中路灯到处可见,而垃圾桶分布却没有路灯那么广,一些人想要扔垃圾时找不到垃圾桶,导致出现垃圾随地乱扔的现象。如果能将垃圾桶和太阳能路灯结合,同时加上智能控制方式,既可以做到节约能源,又可以将垃圾收集分类,减少排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垃圾桶的智能太阳能路灯,它节能环保、节省空间,可以实现智能控制,适于大范围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垃圾桶的智能太阳能路灯,它包括金属灯杆、支架、太阳能板、灯泡、蓄电池、垃圾桶和智能控制器。其特征是整个路灯由金属灯杆提供支撑;在金属灯杆的上部固定有支架,为太阳能板和灯泡提供支撑,太阳能板和灯泡分别位于支架的上、下表面;在金属灯杆底部,含有蓄电池、垃圾桶和智能控制器;蓄电池和智能控制器位于金属灯杆的内部,用于蓄电和控制路灯的亮暗;垃圾桶嵌在金属灯杆内,通过连接件可以活动,方便清理。本实用新型将传统路灯与太阳能和垃圾桶结合,再加上智能控制方式,节能环保、节省空间,方便垃圾的收集,适用范围广。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
所述灯泡为LED灯,亮度可以调节。
所述太阳能板采用高转换率的单晶硅或者多晶硅。
所述蓄电池为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所述垃圾桶有一定的容量,并且在侧面有一个开口。
所述智能控制器能够分时段控制路灯,同时根据蓄电池内电量的变化选择蓄电池供电或者外界电源直接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太阳能供电,能够有效利用白天的光照,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晚上供电,节约能够;2.将垃圾桶与太阳能路灯结合,提高垃圾桶的分布率,便于垃圾的收集和分类,减少排放;3.采用智能控制方式,能够分时段控制路灯,同时根据蓄电池内电量的变化选择蓄电池供电或者外界电源直接供电,实用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灯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灯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灯支架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桶的正视图。
其中:1.金属灯杆;2.支架;3.太阳能板;4.灯泡;5.蓄电池;6.垃圾桶;7.智能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带垃圾桶的智能太阳能路灯,它包括有一可承载其他部件的金属灯杆1;在金属灯杆1的上部固定有支架2,为太阳能板3和灯泡4提供支撑,太阳能板3和灯泡4分别位于支架2的上、下表面;在金属灯杆1底部,含有蓄电池5、垃圾桶6和智能控制器7;蓄电池5和智能控制器7位于金属灯杆1的内部,用于蓄电和控制路灯的亮暗;垃圾桶6嵌在金属灯杆1内,通过连接件可以活动,方便清理。
如图1、图2、图3所示,支架2具有一定的表面积,能够承载太阳能板3和灯泡4。太阳能板3位于支架2的上表面,平铺并且固定,用于接收太阳能。灯泡4位于支架2的下表面,并且嵌在支架2里面,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在金属灯杆1上部固定有4片支架,可以接受不同方向的太阳光,最大效率地利用太阳能,同时向不同方向照明。
如图1、图4所示,在金属灯杆1的底部,装有垃圾桶6,并且垃圾桶在金属灯杆1的内部。垃圾桶6底部通过连接件与金属灯杆1连接,可以倾倒,方便清理。在垃圾桶6的外表面也可以装一层LED灯并且进行封装,用于指示垃圾桶的位置和垃圾的分类。
对于蓄电池5,可以装在金属灯杆1的底部。若垃圾桶6的容量较大时,也可以将蓄电池5抬高,离开地面一段距离。蓄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6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碳纳米管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改性涤纶纤维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