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96366.5 | 申请日: | 2013-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0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孟勇;赵贵美;董利;张冬梅;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E21B36/00 | 分类号: | E21B36/00;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23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采油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稠油开采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开发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一直是重点工作之一,随着热采工艺在各油田的推广应用,蒸汽吞吐井和蒸汽驱注入井数呈每年递增的趋势,将更多的热量注入地层,减少介质热量沿途损失,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是我们的主要任务。由于采油树钢铁材质导热性、野外环境、蒸汽冲击的综合作用,注蒸汽井采油树会出现热损失过大的现象。为了降低能量损失及保护采油树,通常采用保温棉加缠绕玻璃布、铁皮保温、布袋衬棉等传统保温方法,这种方法操作工序繁多,耗时长,不适用使用周期短,频繁更换生产、注汽采油树的吞吐井。同时传统保温层不耐高温,野外环境腐蚀易损坏也不适用于长期注蒸汽井,换保温层时需要经历停炉、管线泄压、采油树冷却、重新保温四个过程,整个操作过程持续8小时以上,不仅中断了注汽连续性,而且造成了热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装置。
上述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层、连接边、螺栓、接头、钢网、保温材料、玻璃丝布。其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装置由外向里依次外层、玻璃丝布、钢网包裹着保温材料呈半圆筒形“十”字结构,四周并设有连接边,由螺栓连接成圆筒形“十”字结构,中间通过接头插接成双“十”字叠加结构,将采油树包在里面,正面设有六个正面孔,使阀门丝杠露出,便于开关,侧面设有两个侧面孔,便于连接管道流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螺栓连接,拆卸安装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可实现注蒸汽井不停注更换保温装置,减少了热量损失,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耐腐蚀性、稳定性,并可循环利用,节约保温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现场应用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2.连接边,3.螺栓,4.接头,5.阀门,6.钢网,7.保温材料,8.玻璃丝布,A.正面孔,B侧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做进一步阐述:
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装置由外层1、连接边2、螺栓3、接头4、钢网6、保温材料7、玻璃丝布8组成。其注蒸汽井采油树保温装置为圆筒形由外向里依次外层1、玻璃丝布8、钢网6包裹着保温材料7呈半圆筒形“十”字结构,四周并设有连接边2,由螺栓3连接成圆筒形“十”字结构,中间通过接头4插接成双“十”字叠加结构,将采油树包在中间,正面设有六个正面孔A,使阀门5的阀杆露出,便于开关,侧面设有两个侧面孔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6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雷达的车用导航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除尘器的下进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