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5530.0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2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张萌;王茹;沈小晶;张宗和;詹恩超;张吉强;王振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1/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生 化学 厌氧铁 氧化 生物 一体化 装置 | ||
1. 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化学絮凝沉淀区(I)、亚铁盐补充区(II)、脱氮除磷区(III)和三相分离区(IV);化学絮凝沉淀区(I)自下到上设有固液分离除磷区(2)和慢速絮凝除磷区(5),固液分离除磷区(2)底部中心设有化学污泥排放口(1),固液分离除磷区(2)和慢速絮凝除磷区(5)直接贯通,慢速絮凝除磷区(5)上部中心处设有喇叭口(4);化学絮凝沉淀区(I)顶部通过承托板(6)与亚铁盐补充区(II)相连并贯通,亚铁盐补充区(II)内部设有零价铁填充区(7);亚铁盐补充区(II)顶部通过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与脱氮除磷区(III)相连,脱氮除磷区(III)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快速沉淀除磷区(9)中段和铁氧化生物脱氮区(10),快速沉淀除磷区(9)下段位于化学絮凝沉淀区(I)内,快速沉淀除磷区(9)下段端部设有喇叭口(4),喇叭口(4)下方设有反射板(3),快速沉淀除磷区(9)中段上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药布水器(12)和锥形进水口(14),进药布水器(12)与进药管(11)相连,锥形进水口(14)与进水管(13)相连;脱氮除磷区(III)通过铁氧化生物脱氮区(10)顶部与三相分离区(IV)贯通,三相分离区(IV)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快速沉淀除磷区(9)上段、释气区(16)和沉淀区(17),释气区(16)和沉淀区(17)通过挡泥板(15)分隔,三相分离区(IV)下部设有生物污泥排放口(21),三相分离区(IV)上部设有回流口(20)、溢流堰(18)和出水口(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口(4)位于慢速絮凝除磷区(5)上部1/4~1/3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药布水器(12)位于快速沉淀除磷区(9)中段上部1/4~1/3处,锥形进水口(14)位于快速沉淀除磷区(9)中段上部1/5~1/4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沉淀除磷区(9)中段与铁氧化生物脱氮区(10)截面积比例为1: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慢速絮凝除磷区(5)与铁氧化生物脱氮区(10)高度比例为1:5~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口(20)位于沉淀区(17)上部1/3~1/2处,回流口(20)回流液流量与锥形进水口(14)进水流量比例为0.4~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生高铁化学除磷-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絮凝沉淀区(I)底部倾角α为55°,反射板(3)锥角β为17°,三相分离区(IV)底部倾角γ为50°,快速沉淀除磷区(9)中段上端部倾角δ均为145°,挡泥板(18)下端部倾角ε为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55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气体爆炸三角形及火灾危险性识别在线测定仪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树枝修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