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4066.3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曹金平;陈岩;何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万合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型 脉搏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
背景技术
脉搏波是人体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当心脏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时,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将以波的形式自主动脉根部出发沿动脉管系传播,这种波就是脉搏波。脉搏波在动脉管系中传输,并在下游不同位置的各级分支中不断反射,使脉搏波不仅要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流经各级动脉及分支中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如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和血液黏性等的影响,因而从下游外周动脉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强度和波形随不同的生理病理因素变化将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使用压电材料制作的装置,通过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将脉搏波转换为电压输出,是最常见的脉搏波测量方法,以压电传感器测定动脉压力变动是公知技术。其实现方式为通过将压电式传感器单元放置人体动脉表面上,通过感受动脉带来张力变化来测定血管内的压力状态。动脉直径通常为1.2mm~2.4mm,为了能够精确的检查到动脉引起的压力变化,需要将传感器尽量覆盖在动脉的上方。
在传统的脉搏波检测中,干扰与舒适度常常是一个主要问题。为满足在生活场合中进行连续监测,功耗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上基于机械能检测的脉搏波传感器要求被检测者采取特定姿态,并采取紧压的方式,以克服干扰信号,满足血流压力可以被清晰的传导和识别。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穿戴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可穿戴技术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设备的科学技术。通过“内在连通性”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超快的分享内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摆脱传统的手持设备而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而将此应用于医学领域,结合便携式传感器,用于方便快捷地检测人体各项数据,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且灵敏度高的超薄型脉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贴合的脉搏震动传递块和压电薄膜,所述脉搏震动传递块和压电薄膜夹紧设置在壳体内;在脉搏震动传递块与壳体相对的端面上设有脉搏触头,在壳体上设有与脉搏触头相适应的通孔,所述脉搏触头穿过通孔与人体相接触;在压电薄膜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压电薄膜震动行程工作空腔;所述压电薄膜与外部数据收集仪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壳体由相互配合的上壳和下壳组成,在上壳边缘沿周向设有若干扣紧折脚,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扣紧折脚扣接;所述脉搏震动传递块和压电薄膜夹紧在上壳和下壳之间;所述通孔位于上壳上,所述压电薄膜震动行程工作空腔位于下壳上。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所述压电薄膜的正极面与脉搏震动传递块相贴合,所述压电薄膜的负极面与壳体内壁相贴合,信号线的信号导线夹设在压电薄膜与脉搏震动传递块之间,信号线的屏蔽层与壳体连接。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信号线相适应的电极引出线压接头,所述壳体与信号线的屏蔽层之间通过电极引出线压接头压接信号线的屏蔽层连接。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压电薄膜边缘两侧沿周向分布涂布有导电胶层,所述信号线的信号导线位于导电胶层所在的区域内。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脉搏触头的自由端端面为弧形面。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脉搏触头位于壳体外侧部分的高度为1~2.4mm。
上述的一种超薄型脉搏传感器中,所述脉搏震动传递块和脉搏触头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的优点:
(1)上、下壳的扣紧设计,使硅胶制成的脉搏震动传递块的弹性完全作用在压电薄膜上,提供给了压电薄膜的涨紧预应力,保证了传感器灵敏度的获得和提高;
(2)巧妙地将压电薄膜电信号引出,压电薄膜的正极面用导电胶粘贴信号导线引出正极,通过脉搏震动传递块的压力,充分保证了传感器良好的导电接触;
(3)压电薄膜的负极面粘贴在下壳上,既解决了压电薄膜负极面和外壳的接地,又可以通过电极引出线压接头压接信号导线的屏蔽层从而引出负极,利用金属制成的上壳和下壳很好地屏蔽了外界信号对压电薄膜的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万合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万合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4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伸长性纤维及使用其的无纺布
- 下一篇:用于合成长丝的熔体纺丝和冷却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