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主式清淤机器人锥型吸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3333.5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3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群;幺鸿鹏;张习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7/10 | 分类号: | E03F7/10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杨全保 |
地址: | 063009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清淤 机器人 锥型吸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主式清淤机器人锥型吸泥机构,尤其是直径大于800mm的排水管道的清淤装置,属于排水管道清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排水管道大多埋于地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型城市的需要,人们用水量不断增多,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量也越来越大。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排水管道的规模也相应地随着城市面积和居住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由于其深埋地下,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对管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非常麻烦。工人在清理管道淤泥时,只能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错综复杂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其管理、养护、维修、疏通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特别是排水管道的清淤问题,己成为市政部门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主式清淤机器人锥型吸泥机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一次清淤量大,清淤效率高,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主式清淤机器人锥型吸泥机构,包含锥型绞龙轴、轴中支撑装置、绞龙套筒和锥型绞龙尾部端盖,锥型绞龙轴上设有螺旋叶片,前半部分螺旋叶片直径向轴端方向依次递减,呈圆锥状,后半部分螺旋叶片直径相等,锥型绞龙轴外侧设有绞龙套筒,尾部设有锥型绞龙尾部端盖,锥型绞龙尾部端盖与绞龙套筒固定连接,绞龙套筒内锥型绞龙轴上设有轴中支撑装置,绞龙套筒尾端底部设有槽口。
所述轴中支撑装置包含结构相同的上下两部分,通过螺栓横穿过锥型绞龙轴固定在锥型绞龙轴的两侧,顶端设有圆柱滚子,圆柱滚子与绞龙套筒内壁接触。
所述轴中支撑装置位于锥型绞龙轴中部。
所述锥型绞龙轴上的螺旋叶片前半部分螺距是后半部分螺距的一半。
所述绞龙套筒尾端底部的槽口为矩形槽。
所述锥型绞龙尾部端盖外侧锥型绞龙轴上设有轴承,锥型绞龙轴由电机驱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电机带动锥型绞龙轴旋转,淤泥和锥型绞龙轴上的螺旋叶片接触即被吸入,且被运输到锥型绞龙轴尾部,通过绞龙套筒尾端底部矩形槽,将吸入的淤泥落入机箱内储泥设备,等淤泥达到一定数量,把淤泥送出排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一次清淤量大,清淤效率高,实用性强,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锥型绞龙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中支撑装置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中支撑装置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中支撑装置俯视图;
图中:锥型绞龙轴1、长螺栓2、轴中支撑装置3、圆柱滚子4、绞龙套筒5、箱体紧固螺栓6、密封圈7、锥型绞龙尾部端盖8、轴承座9、轴承端盖10、毛毡圈11、轴承端盖紧固螺钉12、深沟球轴承13、挡块14、密封毡圈15、尾部端盖紧固螺栓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3、4、5,一种自主式清淤机器人锥型吸泥机构,包含锥型绞龙轴1、轴中支撑装置3、绞龙套筒5和锥型绞龙尾部端盖8,锥型绞龙轴1上设有螺旋叶片,前半部分螺旋叶片直径向轴端方向依次递减,呈圆锥状,后半部分螺旋叶片直径相等,锥型绞龙轴1上的螺旋叶片前半部分螺距是后半部分螺距的一半,锥型绞龙轴1外侧设有绞龙套筒5,尾部设有锥型绞龙尾部端盖8,锥型绞龙尾部端盖8与绞龙套筒5固定连接,锥型绞龙尾部端盖8外侧锥型绞龙轴1上设有轴承座、深沟球轴承13、挡块14、密封毡圈等,锥型绞龙轴1由电机驱动,绞龙套筒5内锥型绞龙轴1上中间位置设有轴中支撑装置3,轴中支撑装置3包含结构相同的上下两部分,通过螺栓横穿过锥型绞龙轴1固定在锥型绞龙轴1的两侧,顶端设有圆柱滚子4,圆柱滚子4与绞龙套筒5内壁接触,绞龙套筒5尾端底部设有矩形槽。
工作过程:机器人通过行走机构在排水管道内行进,当锥型绞龙轴1接触到淤泥时,锥型绞龙轴1开始旋转,同时行走机构继续前进,推动锥型吸泥机构深入淤泥。淤泥和锥型绞龙轴1螺旋叶片接触即被吸入,同时锥型绞龙轴1运输淤泥到锥型绞龙轴1尾部。绞龙套筒5尾部开了矩形槽,吸入的淤泥会落入机器人机箱内储泥设备,等淤泥达到一定数量,通过其他机构把淤泥送出排水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联合大学,未经河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3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釜连续计量进料系统
- 下一篇:适用于土石边坡的双向渗透力模型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