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蒸馏釜底流液排放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2988.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常可;陈德明;鲁建芳;赵迪峰;杨燕;梁进;车升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42 | 分类号: | B01D3/42;B01D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7064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蒸馏釜 底流液 排放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特别涉及蒸馏釜底流液排放量的自动控制。
背景技术
精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蒸馏釜内的液体固体悬浮物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随着蒸馏釜内固体悬浮物含量的增加,易造成固体悬浮物附着在电阻丝及蒸馏釜表面,影响电阻丝的热传递,造成电阻丝烧断;另一方面,如果增加釜底液的排放,无疑要增加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同时也要增加电耗,因此实时掌握蒸馏釜内固体悬浮物含量变化情况。
目前,国内精四氯化钛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定期取样的方式来监控蒸馏釜内固体悬浮物情况,来决定釜底液的排放量。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蒸馏釜釜底液取样频繁,增加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检测成本。
2)不能够确定釜底液的排放量,若少排易造成电阻丝烧断,若多排会增加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同时也要增加电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决定蒸馏釜底液排放量需要频繁取样,控制釜底液排放量不精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蒸馏釜底流液排放量的装置,包括液体管道,还包括手动阀、密度计、气动阀及处理器,所述手动阀、密度计及气动阀依次串接在所述液体管道上,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密度计及气动阀连接。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为计算机。
具体地,所述密度计为具有显示功能的液体密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釜底液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检测成本,减少电阻丝烧断次数,降低能耗,实现简单,可以精确地控制釜底液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控制蒸馏釜底流液排放量的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为手动阀,2为密度计,3为气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蒸馏釜底流液排放量的装置,包括液体管道,还包括手动阀1、密度计2、气动阀3及处理器,手动阀1、密度计2及气动阀3依次串接在液体管道上,处理器分别与密度计2及气动阀3连接。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手动阀1、密度计2及气动阀3依次串接在液体管道上,液体管道安装手动阀的一端与蒸馏釜连接,安装气动阀3的一端与底流液收集罐连接。密度计2为具有显示功能的液体密度计,用于测量釜底液中固体悬浮颗粒的密度,处理器为计算机,计算机接收密度计读取的固体悬浮颗粒的密度并控制气动阀3的开关。打开手动阀1前,预先设置气动阀3排釜底液间隔时间及密度计2控制蒸馏釜釜底液密度值。
在工厂生产时,打开手动阀1,到达预设的气动阀3排放釜底液间隔时间后,气动阀3自动开启,釜底液开始由蒸馏釜拍向底流液收集罐,密度计2读取固体悬浮颗粒的密度值,当密度值达到预设的密度计2控制蒸馏釜釜底液密度值时,计算机控制气动阀3关闭,釜底液完成一次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2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