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2984.2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4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洪晓波;洪凯;唐伟杰;孙维国;简从兰;姚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雷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9/00 | 分类号: | F28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地址: | 2016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凝汽器 系统 风格 钢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蒸发空冷凝器系统,通常设有进风格栅钢结构,其上方安装有进风格栅,用于回收夹杂在空气中的水滴,以减少水耗,同时还能防止灰尘和外部污染。当外界灰尘进入进风格栅后,为防止进风格栅堵塞而影响蒸发空冷凝汽器的冷却效率,通常需进行拆卸并清洗,然后重新装入进风格栅钢结构中。
但是,由于进风格栅不易折弯,很难将其安装入进风格栅钢结构中,尤其是拆卸更加不易。因此,急需一种便于进风格栅安装与拆卸的进风格栅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以便于进风格栅的安装和拆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包括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和第四钢梁,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和第四钢梁之间均设有若干挡块,所述挡块与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和第四钢梁之间形成了若干卡口,其中,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 上设有一开口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和第四钢梁的长度均为3000mm,以使各钢梁之间能装入三个进风格栅,所述第一钢梁上方的挡块为六个,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上方和下方的挡块各为六个,所述各挡块之间的距离为500mm,所述第四钢梁下方两侧均有挡块,每侧挡块为六个,所述各挡块之间的距离为5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口槽的深度为34mm,长度为1035mm,所述开口槽的长度大于进风格栅的宽度,以使进风格栅能更方便的放入卡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口槽设于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其有益效果是:
进风格栅钢结构的开口槽设计巧妙,便于进风格栅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格栅钢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格栅钢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A部分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空冷凝汽器系统的进风格栅钢结构,包括第一钢梁1、第二钢梁2、第三钢梁3和第四钢梁4,所述第一钢梁1、第二钢梁2、第三钢梁3和第四钢梁4之间均设有若干挡块5,所述挡块5与第一钢梁1、第二钢梁2、第三钢梁3和第四钢梁4之间形成了若干卡口, 其中,所述第一钢梁1、第二钢梁2和第三钢梁3上设有一开口槽6(如图3和图4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钢梁1、第二钢梁2、第三钢梁3和第四钢梁4的长度均为3000mm,以使各钢梁之间能装入三个进风格栅,所述第一钢梁1上方的挡块5为六个,第二钢梁2和第三钢梁3上方和下方的挡块5各为六个,所述各挡块5之间的距离为500mm,所述第四钢梁4下方两侧均有挡块5,每侧挡块5为六个,所述各挡块5之间的距离为500mm。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开口槽6的深度为34mm,长度为1035mm,所述开口槽6的长度大于进风格栅的宽度,以使进风格栅能更方便的放入卡口中。
优选的,所述开口槽6设于第一钢梁1、第二钢梁2和第三钢梁3的中部。
安装时,在第一钢梁1的开口槽6处将进风格栅倾斜,并对准第二钢梁2下方的卡口,装入后,将进风格栅往左推移,完成第一钢梁1与第二钢梁2间左部分进风格栅的安装;随后在第一钢梁1的开口槽6处将进风格栅倾斜,并对准第二钢梁2下方的卡口,装入后,将进风格栅往右推移,完成第一钢梁1与第二钢梁2间右部分进风格栅的安装;最后安装第一钢梁1与第二钢梁2间中间部分进风格栅的安装。以此类推,依次完成第二钢梁2与第三钢梁3、第三钢梁3与第四钢梁4间进风格栅的安装。
同样的,拆卸时,先将各钢梁间中间部分的进风格栅取下后,依次取下左部分和右部分的进风格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雷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雷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2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余热换热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密闭高碳铬铁电石炉烟气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