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26kV GIS 避雷器转运拖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2958.X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4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薛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28 | 分类号: | B65D19/28;B65D19/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26 kv gis 避雷器 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电气装配制造业领域,涉及一种126kV GIS避雷器转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126kV GIS避雷器转运拖底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气装配中,涉及到对于126kV GIS避雷器转运,126kV GIS组合电器中避雷器装置因体积庞大笨重(大约为700kg),而导致在生产车间转运较困难的问题,现有的126kV GIS避雷器转运装置的材料是塑料的,具有易坏,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且由于其没有固定装置,避雷器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不稳、窜动的问题,不利于避雷器的转移。此外,有的使用大板车对126kV GIS避雷器进行转移,但是大板车对吊车的依赖性比较高,如果出现生产车间装配工作比较繁重,各班组对吊车的需求量比较大,就会耽误生产车间的生产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26kV GIS避雷器转运拖底装置,其结构紧凑,转运效率高且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开口处设置有加强筋,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上固定有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形成矩形框架,第一钢板上设置有第三槽钢,第二钢板上设置有第四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均和第一槽钢垂直设置,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
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开口向矩形框架内部设置。
所述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的开口向下设置。
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开口向矩形框架内部设置。
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的型号为100×100×10。
所述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开口处设置有焊接螺母。
所述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的型号为100×48×5.3。
所述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上均设置有橡胶皮。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在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上设置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上设置有第三槽钢,第二钢板上设置有第四槽钢,实现126kV GIS避雷器的转运,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轻便,转运避雷器时,只需1名操作人员就可实现在狭小空间下的避雷器的转运;现有技术中使用大板车运转的情况,由于大板车体积庞大笨重,受场地空间限制,虽然一次性运输量相比之下具有优势,但需要的协助人员较多,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在生产工过程中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该转运拖底装置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吊车设备,但使用大板车则对吊车的依赖性比较高,如果出现生产车间装配工作比较繁重,各班组对吊车的需求量比较大,就会耽误生产车间的生产进度,而该转运拖底装置就大大解决了该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上设置焊接螺母,转运避雷器时,通过螺柱可以将避雷器可靠的固定在该转运拖底装置上,等于做了一道安全防护,使避雷器在转运过程中不会造成窜动,利于安全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其中,1‐1为第一槽钢,1‐2为第二槽钢,1‐3为第三槽钢,1‐4为第四槽钢3‐1为第一钢板,3‐2为第二钢板,4为焊接螺母,5为加强筋,6为第一角钢,7为第二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槽钢1‐1和第二槽钢1‐2,第一槽钢1‐1和第二槽钢1‐2上固定有第一钢板3‐1和第二钢板3‐2,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一钢板3‐1和第二钢板3‐2形成矩形框架,第一槽钢1‐1和第二槽钢1‐2的开口向矩形框架内部设置,第一钢板3‐1上设置有第三槽钢1‐3,第二钢板3‐2上设置有第四槽钢1‐4,第三槽钢1‐3、第四槽钢1‐4均和第一槽钢1‐1垂直设置,第三槽钢1‐3和第四槽钢1‐4开口处均设置有焊接螺母4,且第三槽钢1‐3和第四槽钢1‐4的开口向下设置,第一钢板3‐1、第二钢板3‐2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一角钢6和第二角钢7,其中,第一角钢6设置在第一钢板3‐1、第二钢板3‐2的中部,第二角钢7设置在第一钢板3‐1、第二钢板3‐2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2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用机械用连接壳体
- 下一篇:大型设备的支撑转换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