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电解槽阳极氯气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0944.4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常妍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02 | 分类号: | C25C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阳极 氯气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氯气收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镁电解槽的氯气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氯化镁为原料用电解法生产镁的工艺中,每生产1吨镁理论上可产生 2.96 吨氯气,氯气经氯气收集系统收集净化后送下一个用户。而在实际生产中,回收的氯气浓度仅为70~80%左右,极端情况下甚至只有40%~50%,且氯气成分发生变化较大。但不管是作为液氯的原料还是作为下一工序的原料,氯气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氯气的实收率和生产工艺的操作与控制,同时增加三废的排放量。因此如何提高电解氯气回收浓度是工业生产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氯气回收浓度的因素很多,但氯气导管的密封性及通畅性对氯气回收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现有氯气收集系统为清理管道中沉积的盐类升华物,在氯气总管内设有刮板类的清理装置。这种结构形式虽然能够方便的清理管道中的盐类沉积物,但易导致导管出现漏点,且由于现有管道不方便进行密封性检测,很难及时发现漏点。特别是在长期运行后,由于高温工况以及转动轴的运行磨损,导致密封效果变差,空气泄露量增大。大量空气进入氯气收集系统,势必导致氯气浓度降低;另一方面,管道中的盐类沉积物若没有及时清除,将与空气中的水形成盐类酸溶液,进而腐蚀金属管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镁电解槽阳极氯气收集系统,以解决现有氯气收集系统中,使用现有的管道清理装置容易使管道内出现漏点,且由于氯气总管检修不便,管道内出现漏点后很难及时发现,空气通过漏点进入氯气收集系统,导致回收的氯气浓度降低,直接影响氯气的实收率和生产工艺的操作与控制,同时,管道中的盐类沉积物由于不能及时清除,将与空气中的水形成盐类酸溶液,进而腐蚀金属管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镁电解槽阳极氯气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氯气总管、第一氯气支管、电解槽、氯气收集装置和电解槽出氯管,电解槽的出氯端与电解槽出氯管的进气端连通,电解槽出氯管的出气端与第一氯气支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氯气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氯气总管相连通,第一氯气总管与氯气收集装置的进气端相连通,还包括第二氯气总管和第二氯气支管,第二氯气支管的一端与电解槽出氯管侧壁相连通,第二氯气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氯气总管相连通,第二氯气总管还与氯气收集装置相连通,第二氯气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氯气支管上或第一氯气支管与第二氯气支管之间的电解槽出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一氯气支管与第二氯气支管之间的电解槽出氯管上。
所述电解槽至少有两个,每个电解槽所对应的第一氯气支管分别与第一氯气总管的侧壁相贯通,每个电解槽所对应的第二氯气支管分别与第二氯气总管的侧壁相贯通。
所述氯气收集装置内设置有氯压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在氯气收集装置和电解槽出氯管之间增加单独的一条第二氯气支管和第二氯气总管路径,使其与原有路径相并联,并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控制,使得其中一条路径保持工作状态,而另一条路径处于非工作状态,并可以方便地进行路径切换,如此,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即可方便并及时地对氯气总管和支管进行清理和维护,减少了管道内的盐类沉积物与空气中的水形成盐类酸溶液,进而腐蚀管道的现象发生;因为使用此结构的装置后可及时的对管道进行清理,管道内很少产生难清理的粘稠物,维护时无需使用现有的刮板类的清理装置,管道上不易产生漏点;同时,方便了管道密闭性的检测,管道如果存在漏点可及时发现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了回收氯气的浓度,便于生产工艺的操作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0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悬液细胞培养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阻燃线束胶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