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自燃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0508.7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薛炳强;王精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鹏;薛炳强;王精堂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燃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自燃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和情趣,但有时也会成为危险的潜在杀手,如汽车自燃或撞车后起火,主要是机头的发动机部分容易发火。按目前汽车的设计,当汽车发生自燃查看火情进行灭火时,必须伸手打开前机盖,再用灭火器进行扑救,这种实施灭火的方式,是非常不方便且不安全的,比如:第一、汽车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可能无法顺利打开前机盖及时实施灭火;第二、发生火灾时不能快速打开前机盖,一旦猛地打开前机盖,氧气会迅速进入,汽车火焰将突然变大,容易烧伤灭火人员;第三、若汽车自燃是由撞车引起的,由于车体变形,容易引起爆炸,需及时灭火,以有效的快速控制火灾避免车内乘员的生命受到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能迅速对汽车自燃实施灭火、成本较低的汽车自燃灭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汽车自燃灭火装置,包括: 内部空腔填充干粉且顶端设有开口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空腔内且填充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瓶、分别与所述开口和高压气瓶固定连接的破爆器,所述外壳底端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一三通阀的进口端固定连接,所述出口与三通阀之间密封设有一膜片,所述三通阀两出口端分别与一尾端封闭的金属软管连接,所述金属软管管壁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爆破器上端设有一圈与所述外壳开口上端外圈配合的围边,所述外壳开口外圈与所述围边内圈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外壳与爆破器通过螺纹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三通阀进口端内圈与外壳出口外圈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三通阀与外壳出口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三通阀两出口端内圈与金属软管前端外圈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三通阀与金属软管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金属软管采用铝管制作。
外壳开口外圈设有与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压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底端出口设有金属软管,安装时,将金属软管从车内助力间内的开孔中伸入前机箱,环绕引擎设置,将灭火装置外壳与破爆器放置在车内,当前盖箱内发生火灾时,按下破爆器引爆高压气瓶,高压气快速进入外壳内,压迫外壳内的干粉穿破膜片,沿金属软管向外喷射,从而快速对发生火灾位置进行灭火,由于金属软管的导向作用,保证喷射出的干粉迅速对起火位置进行灭火,发生火灾时无需打开前机盖即能对起火位置迅速灭火,既保证了灭火人员的人身安全,又避免了火灾的进一步扩大。
附图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破爆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自燃灭火装置包括: 内部空腔填充干粉且顶端设有开口11的外壳1、设于外壳1空腔内且填充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瓶3、分别与开口11和高压气瓶3固定连接的破爆器2,外壳底端设有出口13,出口13与一三通阀6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出口13与三通阀6之间密封设有一膜片5,膜片5与出口13内壁固定密封连接,三通阀6两出口端分别与一尾端封闭的金属软管7连接,金属软管7管壁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71,通孔71的设置原则是对着需要灭火的部位,无需四周布设,否则浪费气压动力和有限的灭火剂。金属软管7可采用自身尾端封闭的单一构件,也可以在金属软管7尾端固定连接一端帽,利用端帽封闭金属软管尾端,金属软管7可采用铝管制作,金属软管7长度可按实际需要设置,如果安装需要,还可一在出口13与所述三通阀6之间,加装一条耐压软管,延长三通阀6的位置,方便所述软管7能布置在最需要的位置。
外壳1为圆柱形且顶端向上延伸设有开口11,高压气瓶3为圆柱形;高压气瓶3内填充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可为压缩空气或二氧化碳等;高压气瓶3内储存的高压气,可根据外壳1、金属软管7及高压气瓶3的体积计算,确保高压气瓶3内的高压气足以使外壳1内的干粉穿破膜片5,充满整个金属软管7,沿金属软管通孔71急速喷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鹏;薛炳强;王精堂,未经徐鹏;薛炳强;王精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05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机车配置结构改良
- 下一篇: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