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耐紫外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0507.2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史玫慧;田爱华;耿胜武;杨立坡;何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泰斗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7/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素静;齐兰君 |
地址: | 0718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紫外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耐紫外电缆。
背景技术
在电缆架设过程中,常常需要在露天敷设,要求电缆能承受长时间日照、恶劣的高温环境和风吹雨淋等运行条件。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及高温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加速电缆的老化,降低电缆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耐紫外电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高温耐紫外电缆,其由内至外依次为绝缘线芯、绝缘层、填充层、包带、内护套、铠装、耐紫外外护套,所述耐紫外外护套为90℃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料。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最外层的防紫外线膜,所述防紫外线膜为含紫外吸收剂的聚氯乙烯薄膜,所述紫外吸收剂为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或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线芯包括绞合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采用125℃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
进一步的,所述包带为阻燃玻璃丝布带,所述阻燃玻璃丝布带为玻璃纤维网状编织,单层绕包于填充层外,搭盖率不低于50%。
进一步的,所述铠装为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采用双层缠绕,搭盖率超过50%。
进一步的,所述内护套为阻燃90℃聚氯乙烯料挤包而成。
本实用新型耐紫外外护套采用90℃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利用紫外吸收剂和光稳定剂有效降低了紫外照射对电缆的损伤,依据GB/T2951进行人工气候老化检验,该护套可达1080h,其多项指标优于国标规定,大大提高了电缆的防紫外、防老化性能;电缆最外层设置有防紫外线膜,进一步提高了电缆耐紫外线能力;不锈钢带经防腐防锈处理,保护电缆不会被外界的机械力破坏、被化学气体腐蚀,同时抗张能力和抗冲击能力都比普通镀铬复合钢带和普通钢带都有较大的提高;绝缘层和阻燃玻璃丝布带有效提高了电缆的耐高温能力;内护套保护电缆线芯不受铠装金属的伤害。本实用新型利用先进的辐照交联技术,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具有高耐温、抗臭氧、抗紫外线、耐水蒸汽、抗微生物、短时过载能力强、寿命长、耐磨、耐油、防腐、高抗拉性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电站、光伏系统等各个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绞合导体,2、绝缘层,3、填充层,4、包带,5、内护套,6、铠装,7、耐紫外外护套,8、防紫外线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内至外依次为绝缘线芯、填充层3、包带4、内护套5、铠装6、耐紫外外护套7,所述耐紫外外护套7为90℃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含有紫外吸收剂和光稳定剂,规格型号为河北中联塑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L1112-HZ的护套料,具体参数和试验数据如表1:
表1 护套料主要技术指标、典型值、试验值
本实施例还包括位于最外层的防紫外线膜8,所述防紫外线膜8为含紫外吸收剂的聚氯乙烯薄膜,所述紫外吸收剂为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
所述绝缘线芯包括绞合导体1和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采用125℃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规格型号为河北中联塑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L1214-J-2的绝缘料,具体参数和试验数据见表2:
表2 绝缘层指标要求、典型值、试验数据对比
所述包带4为阻燃玻璃丝布带,所述阻燃玻璃丝布带为玻璃纤维网状编织,单层绕包于填充层3外,搭盖率不低于50%。
所述铠装为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采用双层缠绕,搭盖率超过50%,经防腐防锈处理。
所述内护套为阻燃90℃聚氯乙烯料挤包而成。
本实用新型环境敷设温度不低于0℃,电缆敷设时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5倍。
正常运转时绞合导体温度为90℃—105℃,短路时最长延续时间为5S,导体最高温度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泰斗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泰斗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0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