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止进料卡阻功能的切分导卫鼻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0259.1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杜远明;肖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503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止 进料 功能 切分 导卫鼻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钢材轧制切分导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止进料卡阻功能的切分导卫鼻锥。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钢材轧制流程中,轧件通过切分轧辊轧制以后由切分导卫鼻锥把轧件导入切分导卫,由导卫中的切分轮再次对轧件进行切分。轧制后的轧件,在通过切分导卫鼻锥时,由于切分导卫鼻锥的内腔宽度过大,尺寸远大于轧件尺寸,根本起不到引导切分的作用,造成切分不均匀,导致大量轧制事故发生。
同时,由于切分导卫鼻锥不能对轧制后的轧件进行有效的引导,造成切分不均匀,大大增加了切分轮的消耗量。轧制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轧钢成材率,增加备件的消耗,职工劳动强度也随之增加;职工在处理堆钢事故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研制开发一种具有防止进料卡阻功能的切分导卫鼻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进料卡阻功能的切分导卫鼻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切分导卫鼻锥上包括本体与切分导腔,所述的切分导腔前端进料口呈喇叭口状,进料口中心设置刀刃;切分导腔后部设置出料孔,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分导腔进料孔直径大于进料之坯料直径5~30%。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钢材的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切分导卫鼻锥内腔宽度进行改进,提高了钢材成材率,降低了因切分不均匀造成的堆钢事故,增加了切分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切分轮使用的数量;同时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地提高了轧钢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关系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之右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1刀刃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切分导腔,3-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所述的切分导卫鼻锥包括本体1与切分导腔2,所述的切分导腔2前端进料口呈喇叭口状,进料口中心设置刀刃3;切分导腔2后部设置出料孔,所述的切分导腔2进料孔直径大于进料之坯料直径5~30%。
所述的切分导腔2直径大于进料之坯料直径4~6mm。
所述的切分导腔2之进料孔喇叭口之锥度角为30~60°。
所述的切分导腔2内的刀刃数量为2~3个。
所述的切分导腔2内的刀刃3之前端呈半圆形。
所述的切分导腔2内的刀刃3之圆形端部的半径为4~8mm。
所述的切分导腔2内的刀刃3之底座呈矩形,边长为6~12mm。
所述的切分导腔2之后部出料孔数量为1~4个,孔之直径为4~1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轧件通过切分轧辊轧制以后由切分导卫鼻锥将轧件导入切分导卫,由导卫中的切分轮再次对轧件进行切分;本实用新型对切分导卫鼻锥的内腔尺寸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内腔尺寸依据轧件的大小而定,内腔尺寸比轧件尺寸大4~6mm。
改进后的切分导卫鼻锥,能有效的将切分轧辊轧制以后的轧件导入切分导卫,再由导卫中的切分轮再次对轧件进行切分,消除堆钢事故,成材率上升1.2~1.8个百分点,职工劳动强度和处理堆钢事故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0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式拉丝成型润滑装置
- 下一篇:短应力线轧机导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