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工矿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87850.1 | 申请日: | 2013-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岑继文;廖少雄;王亦伟;梁富文;吴敏强;蒋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W131/40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林玉芳 |
| 地址: | 5101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工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工矿灯,特别是一种体式热管散热的LED工矿灯。
背景技术
大功率LED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最有效方式,具有低电压、低能耗、长寿命、高可靠性、易维护、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符合绿色照明工程节能与环保的要求,被认为必将成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然而LED是冷光源,产生的热量不能靠辐射发出。而目前LED芯片的最终发光效率只有约20%左右,大部分电能转化成了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将造成芯片温度升高。由于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各种热效应会严重影响到LED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LED工矿灯散热技术大多采用柱状的太阳花铝制散热器直接散热。由于金属铝导热能力有限,尤其是大功率的LED工矿灯,出现靠近发光体处翅片较热而另一端较冷的情况,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严重影响了LED工矿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性能更好的LED工矿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LED工矿灯,包括LED发光源、电源和与该LED发光源相接触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一中空密闭的散热缸和设置在该散热缸内的传热流体工质;该传热流体工质从LED发光源与散热缸的接触点吸热沸腾汽化,在该散热缸的内壁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并重新形成液态,从而形成一循环冷却系统。通过使用传热流体工质,使得LED发光模块发出的热量经过传热流体的沸腾、蒸发和冷凝过程迅速传输至整个散热器表面,有效地降低了传热温差,大幅度提高了传热系数。整个散热器温度均匀,散热效果良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热流体工质在温度为-15~35摄氏度下的蒸汽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缸的底部设有至少一用以容纳传热流体工质的凹槽,且该凹槽的底部与LED发光源相接触。通过在散热缸的底部设置凹槽,可以增加与LED发光源的接触面积,使该传热流体工质的沸腾速度更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缸为一中空圆柱型散热缸;该散热缸的侧面设有散热翅片。通过在该散热缸的侧面设置散热翅片,有利于加快传热流体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缸的顶部设有一充液阀门,通过该充液阀门向散热缸充入传热流体工质。在散热缸的顶部设置一充液阀门,可以在传热流体工质流失的时候,往该散热缸中充入传热流体工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充液阀门为单向阀,可以在流体充入后自动密封,防止流体外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用于放置电源的电源盒;该电源盒与该散热缸的顶部相连接。通过设置一电源盒,实现电源与LED发光源的一体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盒的顶部设有一挂钩,方便在工矿作业中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发光源上设有一灯罩,起到保护该LED发光源和集光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单元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LED工矿灯,包括挂钩1、电源盒2、散热单元3、LED发光源4和灯罩5。该散热单元3的底部与LED发光源4相接触,且该散热单元3的顶部与电源盒2相连接。该挂钩1设在该电源盒2的顶部。该灯罩5设置在该LED发光源4上。所述的电源盒内放置一电源21,该电源21通过导线与LED发光源4电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单元的剖面图。所述散热单元3包括中空密封的散热缸31和设置在该散热缸31内的传热流体工质32。该散热缸31为一中空圆柱型的散热缸。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散热缸31的材料为6063铝合金材料。该散热缸31内部的底面至少设有一处凹槽,且该散热缸31的底面与LED发光源4相接触。该散热缸31的顶部与电源盒连接,且该散热缸31的顶部的一端设有一充液阀门313,通过该充液阀门313向散热缸内充入一传热流体工质32。具体地,该充液阀门为单向阀。该散热缸31的外侧面设有散热翅片311,该散热翅片311等间距设置在该散热缸31的外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7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