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7486.9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6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民;程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顺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立绕内 外圈 绕组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的绕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
背景技术
现有线圈是由两个分开绕制的大外圈和小内圈组合而成的一个绕组。譬如,中国专利文件号为“CN202405070U”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线圈结构,包括盘绕呈螺旋状的线圈,该线圈包括内导线和设置于内导线外围的外导线,所述内导线和所述外导线并排地环绕在一起。”该专利文件中的内外线圈组合后,由于内外线圈长度不一致,从而造成内外线圈的直流电阻不平衡,发热不平衡,而且在生产时需要两套绕线模具制作两个不同的线圈来组合成一个绕组,两个线圈不能互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所述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均包括同轴的大圈部和小圈部;所述第一连绕线圈的小圈部与第二连绕线圈的小圈部相互螺旋绕进,所述第一连绕线圈的小圈部容置在第二连绕线圈的大圈部内,所述第二连绕线圈的小圈部容置在第一连绕线圈的大圈部内。
其中,所述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的大圈部和小圈部的匝数均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的绕制用导线的横截面均为扁平状。
其中,所述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的大圈部的内径均等于或略大于小圈部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所用的两个连绕线圈均有同轴连续绕制的大小圈部,组合线圈的内外圈长度相同,内外线圈直流电阻相等,发热平衡。在生产时,两个组合用的线圈完全相同,两个线圈可以互换,只需要一套绕线模具,节省了一套工装夹具。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制作的组合线圈,组合后的两个连绕线圈的导线长度相等,直流铜阻相等,温升相等,且两个连绕线圈可以互换,制作方法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绕线圈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绕线圈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构成的组合线圈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第一连绕线圈 11、第二连绕线圈
101、第一连绕线圈大圈部 102、第一连绕线圈小圈部
111、第二连绕线圈大圈部 112、第二连绕线圈小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连绕线圈10和第二连绕线圈11。如图1所示,第一连绕线圈10包括同轴的大圈部101和小圈部102。如图2所示,第二连绕线圈11包括同轴的大圈部111和小圈部112。第一连绕线圈10的小圈部102与第二连绕线圈11的小圈部112相互螺旋绕进后,如图3所示,第一连绕线圈10的小圈部102容置在第二连绕线圈11的大圈部111内,第二连绕线圈11的小圈部112容置在第一连绕线圈10的大圈部101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立绕内外圈连绕组合线圈,所用的两个连绕线圈均有同轴连续绕制的大小圈部,组合线圈的内外圈长度相同,内外线圈直流电阻相等,发热平衡。在生产时,两个组合用的线圈完全相同,两个线圈可以互换,只需要一套绕线模具,节省了一套工装夹具。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绕线圈10的大圈部101和小圈部102的匝数相同,第二连绕线圈11的大圈部111和小圈部112的匝数均相同。当然,由于第一连绕线圈10和第二连绕线圈11是完全相同的结构,用一套工装夹具进行绕制制成,因此,小圈部的匝数也可以略少于大圈部的匝数,只要是将小圈部能够容纳在大圈部内,保证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的直流电阻相等和发热平衡的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绕线圈10和第二连绕线圈11的绕制用导线的横截面均为扁平状。当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采用其他形状横截面的导线绕制第一连绕线圈10和第二连绕线圈11,只要是将小圈部能够容纳在大圈部内,保证第一连绕线圈和第二连绕线圈的直流电阻相等和发热平衡的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顺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顺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74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