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5547.8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付华萌;张海峰;王爱民;朱正旺;张宏伟;李宏;李扬德;李卫荣;汤铁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10 | 分类号: | B22D17/10;B22D17/14;B22D17/28;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构件 铸造 成型 设备 | ||
1.一种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铸造成型设备包括压射系统、合金熔炼系统、原材料进给系统、模具系统、真空系统和及保护气氛系统,其中:
合金熔炼系统:用于合金的熔炼,设于真空室(23)中,包括熔炼坩埚(21)和加热装置(20),所述加热装置(20)采用感应线圈或者电阻丝对熔炼坩埚(21)加热;所述加热装置(20)设于熔炼坩埚(21)外;
压射系统:包括压射筒(19)、压射机构(29)、压射杆(33)和设于压射杆(33)末端的压射活塞(32),所述压射机构(29)通过压射杆(33)控制压射活塞(32)在压射筒(19)内的运动,压射筒(19)上设有浇口(31);所述压射杆(33)、压射筒(19)和压射活塞(32)设于真空室(23)内,所述压射机构(29)设于真空室(23)外,所述压射杆(33)与真空室(23)之间采用波纹管(28)实现真空密封;
原材料进给系统:包括储料箱(26)、送料滑道(22)和送料杆(24),储料箱(26)位于真空室(23)中,储料箱(26)底部设有弹簧片(27),使得储料箱(26)内合金料(25)能够向上移动;通过送料杆(24)将合金料(25)经过送料滑道(22)送入熔炼坩埚(21)中;
模具系统:包括定模(11)、密封圈(13)、动模(15)、模腔(12)、排气通道(14)、定压单向阀门(16)、模具浇道(18)和合模开模机构(17);其中:合模开模机构(17)用于控制动模(15)和定模(11)的开合,动模(15)和定模(11)闭合后,其内形成模腔(12),模腔(12)通过模具浇道(18)与压射筒(19)实现连通,模腔(12)通过排气通道(14)实现与外界连通,排气通道(14)末端设有定压单向阀门(16),动模(15)和定模(11)之间通过密封圈(13)实现密封;
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机组(4)和真空罐体(6),真空机组(4)通过阀门Ⅱ(5)连接真空罐体(6),真空罐体(6)通过管道连接真空室(23),所述真空罐体(6)连接真空室(23)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Ⅲ(7);
保护气氛系统:包括保护气氛气瓶(1)以及与之相连接的储气罐(2),储气罐(2)再通过管道连接到真空室(23);所述保护气氛气瓶(1)与储气罐(2)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Ⅰ(3),储气罐(2)连接真空室(23)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Ⅳ(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杆(24)将合金料(25)送入熔炼坩埚(21)中,加热熔化后的合金料(25)通过浇口(31)进入压射筒(19)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室(23)上设有用于测量熔炼坩埚(21)中合金液温度的红外测温仪(8)以及监控合金熔化状态的摄像头(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设备还设有控制面板(10),用于对动模(15)和定模(11)的开合控制、加热装置(20)的温度控制和压射杆(33)的运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设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在真空或者正压气氛下进行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氛气瓶(1)内装有惰性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系统中的定压单向阀门(16)安装在在定模(11)和/或动模(15)上,定压单向阀门(1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数目根据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构件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坩埚(21)为三氧化二铝材质或氮化硼材质;或者,熔炼坩埚(21)为带有陶瓷涂层的石墨坩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55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摩托车用锂电池包
- 下一篇:半导体发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