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压型单向紧固螺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4929.9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烨;李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39/34 | 分类号: | F16B39/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单向 紧固 螺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建筑施工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单方向放入即可拧紧的螺栓装置,可用于建筑中封闭截面的钢构件在单侧拧紧以完成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的螺栓通常由螺杆和螺母组成,用于杆件紧固连接时,需要在杆件的两侧同时作业,即在一侧插入螺杆,另一侧用工具将螺帽拧紧,这种螺栓仅能用于开口截面。在某些场合中,如封闭构件(如方钢管、圆钢管)的紧固连接和其它无法进行两侧紧固作业时,这种螺栓使用非常不便或不能使用。
普通膨胀螺栓可以单向作业,但不能施加预紧力,并且主要依靠膨胀叶片和螺杆抗剪来承力,承载能力有限,而且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单向紧固螺栓。以解决目前没有性能可靠、并且可以方便地从构件一侧即可进行紧固连接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结构连接用的单向螺栓,其结构表征为:
它包括螺杆,作为单向螺栓的主体;
顺位次它还包括相互邻接的套环、套箍、垫圈、螺母,都套入组装在所述螺杆上;
所述螺杆轴向按区域分为头部、中部、中后部、尾部;
所述螺杆的头部有突出部分,作为螺帽,可以穿过构件的开孔;
所述螺杆中部截面半径缩小,用于套入一个可以被压扁的套环,再套入一个刚性的套箍;所述套环采用低屈服点钢制造,中部开有槽孔,并且壁厚由端部向中间缩小;
所述螺杆的中后部开有螺纹,用于拧紧所述螺母;
所述螺杆尾部被局部削平,如此在拧紧螺母时,使螺杆不会和螺母一起转动。
使用方式及其作用原理:螺母拧紧时,通过挤压套箍,最终挤压套环,将套环压扁,卡住构件,继续拧紧螺母,直到套环不能再被压扁,构件即可被紧固。拧紧时,螺杆中有预紧力,连接的工作状态类似目前常用的摩擦型高强螺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构件的一侧放入,即可以拧紧,实现单向紧固连接。
2.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螺杆中施加预拉力,达到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效果。
3. 本实用新型在不降低安装速度和节点强度的前提下,很好地实现了单边连接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螺栓拧紧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螺栓拧紧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螺杆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侧视图
图4为图1中套环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剖面图
图5为图1中套箍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6为图1中垫圈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部件标号说明:1-螺杆,1a-螺帽,2-套环,3-套箍,4-垫圈,5-螺母,6-被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结构连接用的单向螺栓,其结构表征,如图1所示:
它包括螺杆1,作为单向螺栓的主体,如图3所示;
顺位次它还包括相互邻接的套环2、套箍3、垫圈4、螺母5,都组装在所述螺杆1上;
所述螺杆1轴向按区域分为头部、中部、中后部、尾部,
所述螺杆1的头部有突出部分,作为螺帽1a,可以穿过被连接件6(如图2所示)的开孔,
所述螺杆1中部截面半径缩小,用于套入一个可以被压扁的套环2,再套入一个刚性的套箍3,所述套环中部开有槽孔,并且壁厚由端部向中间缩小,使套环受到挤压时易于发生变形,
所述螺杆1的中后部开有螺纹,用于拧紧所述螺母5,
所述螺杆1尾部被局部削平,如此在拧紧螺母时,使螺杆1不会和螺母5一起转动,即削平的螺杆尾部可以夹紧螺杆。
套环2采用低屈服点钢,并且其壁厚由两端向中部缩小,如图4所示的剖面图B-B,所以在受挤压时容易发生变形并被压扁。
在钢结构构件连接时,在所需连接的两个被连接件6上预留相应位置相应尺寸的螺栓孔,安装时对准构件,按照前述的方式将单向螺栓的五个部件组装完成后穿过螺栓孔,随后用扳手卡住螺杆端部,利用扭矩扳手在封闭截面的外部开始对螺母施加扭矩进行拧紧,螺母转动后,相对螺杆向前运动,推动套箍,套箍挤压套环,套环受挤压后变形,卡住螺栓孔,拧紧螺母,直到套环不能再被挤压,完成连接。如图2所示。
如图4所示,为使套环受到挤压时易于发生变形,在套环中部开有槽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4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