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性诱式简易害虫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4062.7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2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寿禄养蜂股份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2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诱式 简易 害虫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性诱式简易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化学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在自然界中,昆虫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因此,昆虫性诱剂产品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或迷向干扰其交配,影响下一代种群的数量,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
群集诱杀的一个重要原件是诱捕器,诱捕器是用于物理杀死引诱到的害虫,一些昆虫如少数夜蛾类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夜蛾诱捕器,果蝇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果实蝇诱捕器。但目前大多数昆虫例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烟青虫、梨小食心虫、小地老虎等,由于其飞行行为的特殊性,一般通常不得不使用水盆或粘胶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的最大问题是需要不断地加水,以维持诱芯与水面之间的一定距离,在夏天或干旱缺水地区,这一诱捕方法基本很难大面积实施。粘胶诱捕器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多风沙地区,诱捕效果也很差。为此,为了能大面积推广性诱剂并达到商业化,需要对目前的诱捕器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诱式简易害虫诱捕器,该诱捕器不仅便于诱杀药液的寄存和诱捕效果直观,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诱捕性能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性诱式简易害虫诱捕器,包括集虫桶和小瓶,所述集虫桶由透明塑料注塑制成,在集虫桶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一小孔,在集虫桶的开口处设有一漏斗,其漏斗的大端口与集虫桶的开口重合,在集虫桶内装有小瓶,在小瓶上连接有一金属丝,金属丝贯穿小孔延伸至集虫桶外,在金属丝的外端部设有挂钩;所述小瓶内装有昆虫性诱剂,其外径小于漏斗的小端口口径。
优选的,所述所述小瓶上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金属丝为铁丝,其长度大于集虫桶的高度。
与现有的捕虫器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不仅便于诱杀药液的寄存和诱捕效果直观,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诱捕性能好。本诱捕器无需专用材料,可任意取材,实现极其方便,使用方便;在诱捕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定期补水、涂胶或涂抹机油。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可采用废弃的饮料瓶来制作集虫桶及漏斗,用废弃药剂瓶来制小瓶,既节约了成本,又废物利用,减少了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集虫桶;2、漏斗;3、小瓶;4、金属丝;5、挂钩;1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性诱式简易害虫诱捕器,包括集虫桶1和小瓶3,所述集虫桶1由透明塑料注塑制成,在集虫桶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一小孔11,在集虫桶1的开口处设有一漏斗2,其漏斗2的大端口与集虫桶1的开口重合,在集虫桶1内装有小瓶3,在小瓶3上连接有一金属丝4,金属丝4贯穿小孔11延伸至集虫桶1外,在金属丝4的外端部设有挂钩5;所述小瓶3内装有昆虫性诱剂,其外径小于漏斗2的小端口口径。所述所述小瓶3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金属丝4为铁丝,其长度大于集虫桶1的高度。
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可以用使用过的饮料瓶及药剂瓶来制作集虫桶1、漏斗2和小瓶3,按照上述方式制作连接。使用时,先从集虫桶1内取出小瓶3,在小瓶3内装入昆虫性诱剂,后通过金属丝4将小瓶3拉入集虫桶1内,并通过挂钩5将集虫桶1倒挂在树梢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寿禄养蜂股份合作社,未经重庆寿禄养蜂股份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4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