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行流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3964.9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岑晓维;汪先送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中国是铝资源丰富而铜资源缺乏的国家。空调能效标准逐年提升,势必会消耗大量的铜资源,造成铜价飞速上涨与铜资源紧缺的风险。因此,铝代铜技术将成为今后空调换热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平行流多孔微通道换热器就是一种全铝换热器,它作为一种用于空调的新型换热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在用于单冷型空调非常广泛,但用于热泵几乎没有,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在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流路设计非常复杂,既要做冷凝器,又要做蒸发器,而作为冷凝器的流路是完全不能适用于做蒸发器。目前,在行业内,分流的专利比较普遍,这些改进结构能够起到均匀分配工质的作用,但结构仍很复杂,工质的流动性欠佳,影响了工质的换热效率,且绝大多数专利只针对的是蒸发器(如:CN102027308A),很少有既能满足冷凝器分流又能兼顾蒸发器的流路设计,再就是集流管对生产技术要求也很高,容易出废品,致使生产成本难以下降,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不能兼顾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流路设计且集流管对生产技术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并排设置的第二集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且并排间隔的若干根扁管以及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的翅片,每一所述扁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每一所述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横向分隔所述第一集流管形成位于该第一集流管上部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该第一集流管下部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横向分隔所述第二集流管形成位于该第二集流管上部的第三腔体以及位于该第二集流管下部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使得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四腔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置有弯折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纵向伸入所述第三腔体内部的第一段、伸入所述所述第四腔体内部的第二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自由端为封闭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段的侧部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第二段的自由端为敞口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相同高度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所述第三腔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腔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体内设置有若干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分布于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所述第三隔板分隔所述第三腔体形成若干子腔体,所述连通管穿过所有所述第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高度之比以及所述第三腔体的高度与所述第四腔体的高度之比是相等的,所述高度之比范围为2至4。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数量与所述扁管的数量之比范围为1/4至1/3。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4至5根所述扁管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范围是5mm至10mm。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具有二端口,所述开口正对于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所述扁管的所述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正对于与所述第四腔体相连通的所述扁管的所述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分布,所有所述扁管平行分布,所有所述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均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3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