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滴漏智能油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2753.3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沈满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满泉 |
主分类号: | A47J47/01 | 分类号: | A47J47/01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李展明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漏 智能 油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是油壶。
背景技术
CN 203143276 U于2013年8月21日公开了一种油壶盖,该油壶盖包括下盖及设在下盖边缘的手柄,手柄与下盖的连接处设有上盖,下盖上部中心设有出油嘴,出油嘴顶端设有防滴漏嘴,出油嘴周围设有二级回流槽,二级回流槽边缘设有回油孔,二级回流槽外围设有一级回流槽。
上述油壶盖存在两个问题:一、为防止倒油后,挂在出油嘴上的油流向外侧,采用安装防滴漏嘴,这样使得出油口结构复杂;二、无法实现上盖的自动开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滴漏智能油壶,它能实现密封盖的自动开关,防滴漏,且出油口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滴漏智能油壶,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所述油壶体包括壶身、壶口,所述壶口包括出油口、回油盖,所述出油口的上端有油嘴口,所述出油口的下端与回油盖一体连接;所述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回油盖的右端,回油盖的右端有回油孔;所述回油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所述密封盖包括主盖、子盖、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一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悬摆物;所述第二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二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后壁之间,第三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第三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及所述子盖;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回油盖包括上平板圆面和下圆筒面,所述下圆筒面上端与上平板圆面下侧相连,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上平板圆面的右端;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卡位、凹槽,所述下圆筒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上平板圆面由所述卡位卡紧。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嘴口与水平面成25°-35°角。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平板圆面与水平面成15°-20°角。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小立柱,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小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油壶利用悬摆物的重力左右,能实现密封盖的自动开关,使用十分简便。
2、采用油嘴口构成第一道防滴漏结构,使液体不至于滴漏在出油口外壁,且出油口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3、采用回油盖和回油孔共同构成第二道防滴漏结构,使流出的液体顺着有斜度的回油盖向右流动,流进回油孔,最终进入油壶。这样既保持了油壶外壁的清洁,又可以做到点滴不浪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为图2中防滴漏智能油壶的左视图。
图4为图1实施例未安装密封盖时俯视图。
图5为壶口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密封盖及壶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壶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满泉,未经沈满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27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外板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炉炉缸压浆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