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1768.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5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英;李复印;王正荣;孙乃霞;王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昆虫 夜间 活动 分析 测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光诱杀昆虫测报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业用虫情测报装置,采用定期收集昆虫样本的方式,经过处理的虫体经过长时间累计后倒入设置在下方的采集容器中,然后由研究人员根据采集容器中的昆虫数量来判断近期病虫害的活动情况,进而提供防治措施。
但目前由于收集时间间隔较长,一般设定为7个采集容器,每天采集的样本直接存放在1个采集容器中,采集的数据只能分析出当天的病虫害数量,而无法精确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各种病虫害活动的具体状况,害虫活动时间和益虫活动时间等信息难以分析出来,给研究人员的情报信息有待进一步挖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测报信息准确的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
一种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包括诱虫灯、设在诱虫灯外围的高压电网、接虫漏斗和安装在上方的遮雨帽、控制装置及虫体处理装置设在灯箱内部,接虫漏斗下方设有可活动导向筒,导向筒初始状态与排水管相连,控制装置可控制导向筒转向虫体处理仓;虫体处理仓外壁设有远红外加热设备,处理仓底部设有挡板,控制装置可控制挡板开合;处理仓下方正对着接虫盘设置的向上开口的采集容器,采集容器均匀分布在接虫盘圆周,处理仓底部挡板开合与采集容器转动保持一致。
所述的采集容器以每小时为间隔设置数量收集虫体。
所述的采集容器为采集袋,袋口略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设计理念独特,结构简单,测报信息准确可精确到小时为单位,便于农林植保及农业研究人员对夜间昆虫活动时间段提供更精确的数据,结合不同昆虫对应不同的诱虫灯的特点,有效利用数控技术,启动或关闭对应灯管,实现灭害虫保益虫,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接虫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1为接虫漏斗,2为导向筒,3为处理仓,4为远红外加热设备,5为接虫盘,6为采集容器,7为导向筒转轴,8为排水管,9为灯箱,10为高压电网,11为遮雨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一种昆虫夜间活动分析测报灯,包括诱虫灯、设在诱虫灯外围的高压电网10、接虫漏1斗和安装在上方的遮雨帽11、控制装置及虫体处理装置设在灯箱9内部,接虫漏斗下方设有可活动导向筒2,导向筒初始状态与排水管8相连,控制装置可控制导向筒转向虫体处理仓3;虫体处理仓外壁设有远红外加热设备4,处理仓底部设有挡板,控制装置可控制挡板开合;处理仓下方正对着接虫盘设置的向上开口的采集容器6,采集容器均匀分布在接虫盘5圆周,处理仓底部挡板开合与采集容器转动保持一致。
所述的采集容器6以每小时为间隔设置数量收集虫体。
所述的采集容器6为采集袋,袋口略窄。
工作时,从接虫漏斗上方高压电网掉落的昆虫,通过导向筒进入虫体处理仓内,与此同时处理仓外围的远红外线圈工作,对处理仓内昆虫进行烘干处理,控制装置根据设定每小时控制接虫盘转动一个采集容器,然后将此时间段内的倒入下方的采集容器中,经过转盘转动工作一周后,导向筒恢复初始状态,连接到排水管。
工作人员可根据接虫盘设置的分时段采集容器中昆虫数量,分析出昆虫夜间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1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