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变通风回路过热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0777.5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齐小宝;郝雁翔;张红涛;刘哲;刘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8 | 分类号: | H02H7/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回路 过热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中的主变通风回路,尤其涉及一种主变通风回路过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某一变电站主变通风回路的设计是次用主变风冷控制箱温度启动的。一般主变油温55°C启动,45°C停止。另外现在的微保都有过负荷启动风冷,电流定值都比额定电流小得多,微保内可设时间定值,主变电流小于设定的电流定值后经整定的时间定值停风冷。这两种方式都能避免风机频繁的起停。
但是在这个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天气原因:由于天气过热,电机绝缘降低,电机频繁烧坏,增加检修频率;
2、人员浪费:检修人员必须到达现场,这与运维一体化大检修体系明显滞后;
3、检修时间长:需要办理工作许可和终结手续;
4、安全隐患多:检修人员需要现场确认哪台电机烧坏,拆装电机复杂,增加人为因素;
5、时间的局限性:电机修理时间过长,增加维修费用,同时影响主变的通风及降温,影响主变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变通风回路过热保护装置,能够控制保护主变通风回路电机过热现象,还能控制保护电机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主变通风回路过热保护装置,包括有温度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线圈连接在主变回路电源之间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时间继电器的线圈构成第二支路,其中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温度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主变回路线圈串联构成第三支路;所述的主变回路线圈的常闭触点连接在主变回路电源之间构成第四支路。
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给定值为70℃。
本实用新型过热保护装置主要由温度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能自动控制保护主变通风回路电机,解决了电机过热引起电机损坏的问题。当电机温度降低时,再使电机正常运转,保护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变通风回路过热保护装置,包括有温度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线圈WD连接在主变回路电源之间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常开触点WD1串联时间继电器的线圈SJ构成第二支路,其中温度继电器的常开触点WD1与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2并联;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常闭触点WD2、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和主变回路接触器的线圈NBC串联构成第三支路;所述的主变回路接触器的常闭触点NBC-1连接在主变回路电源之间构成第四支路。所述的温度继电器的给定值为70℃。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主变回路中加设过热保护装置,通过温度继电器或时间继电器的常开、常闭接点来控制电机温度过热现象,避免夏季室外温度过高,电机频繁烧坏。具体原理如下:正常情况下,主变回路接触器的常开触点NBC-1闭合,电机正常工作,当电机温度达到70°C时,达到了温度继电器的给定值,则温度继电器的线圈WD动作,其常闭触点WD2断开,使主变回路接触器的线圈NBC失电,则主变回路接触器的常开触点NBC-1断开,切断电机电源,电机停止运行;当温度继电器的线圈WD动作时,其常开触点WD1闭合,则时间继电器线圈SJ得电,则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SJ2闭合,形成自锁,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由于时间继电器定时一个小时,则一个小时候温度肯定低于70°C,温度低于70°C后温度继电器的常闭触点WD恢复闭合状态;一个小时后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SJ1恢复闭合,则主变回路接触器的线圈NBC得电,则主变回路接触器的常开触点NBC-1闭合,电机回路正常工作;同时SJ2恢复断开,时间继电器线圈失电,等待下一次动作。本实用新型能够控制主变通风回路电机在高温下过热工作的问题,当电机温度达到70°C时,使电机停止工作,保护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0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