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0306.4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3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冠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贴附电极层于光学胶层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器是结合感测技术及显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输入/输出装置,普遍使用于电子装置中,例如可携式及手持式电子装置。
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一种常用的触控面板,其利用电容耦合效应以侦测触碰位置。当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表面时,相应位置的电容量会受到改变,因而得以侦测到触碰位置。
传统触控面板的电极层的制造是在透明基板(例如玻璃)上形成氧化铟锡(ITO),再使用显影、曝光及刻蚀等技术以形成所要的电极形状。上述制造过程不但复杂,且使用的透明基板的厚度无法降低,因而无法有效降低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触控装置,用以改善传统触控面板的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其电极层是贴附于光学胶层,可有效降低触控装置的整体厚度并可简化制造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光学胶层、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二电极层贴附于上述光学胶层当中的一个光学胶层,其兼具基板及粘合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触控装置,更包含透明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板的顶面,且该第二电极层所贴附的光学胶层设于该第一电极层之上。
前述的触控装置,更包含粘合于该第二电极层上的覆盖层。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包含透明导电材质,且该第二电极层包含非透明导电材质。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层贴附于该至少一个光学胶层当中的另一个光学胶层,且该第二电极层所贴附的光学胶层设于该第一电极层之上。
前述的触控装置,更包含粘合于该第二电极层上的覆盖层。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包含非透明导电材质。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层贴附于该至少一个光学胶层当中的另一个光学胶层,且该第二电极层直接贴附该第一电极层的表面。
前述的触控装置,更包含粘合于该第二电极层所贴附的第二光学胶层上的覆盖层。
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包含非透明导电材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可有效降低触控装置的整体厚度并可简化制造过程的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2A及图2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3A及图3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装置 200:触控装置
300:触控装置 11:透明基板
12:第一电极层 13:(第二)光学胶层
14:第二电极层 15:胶合层
16:覆盖层 21:第一光学胶层
22:第一电极层 23:离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00的剖视图。在本说明书中,方向“上”或“顶面”是指向触碰位置,方向“下”或“底面”则是背向触碰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0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低压轴封漏汽回收装置
- 下一篇:智能鸡蛋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