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样针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0120.9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3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严锡君;孙奕;严妍;卜旸;郁麟玉;赵光辰;孙桐;王玲玲;孟祥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样针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气分析仪的进样针控制模块,属于电子测控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对人体各参数的实时掌握可以更好的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以便对其及时、恰当的治疗。血气分析仪就是通过对人体血液及呼出气体的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定量测定,从而分析和评价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状态和输氧状态,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样针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不受负载影响。在血气分析仪中,利用步进电机来拖动进样针,实现进样针移动、定位,以及抽吸泵的速度控制,从而进行血气分析。现有的步进电机大多采用步进电机控制器来控制,其硬件线路复杂,成本高,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件线路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进样针控制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进样针控制模块,包括电源、单片机电路、光耦隔离电路、驱动电路和光电对管;所述光电对管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电路的输出端与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给单片机电路、光耦隔离电路、驱动电路和光电对管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电路包括单片机、看门狗复位芯片和晶振电路。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采用89C2051型号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看门狗复位芯片采用max813型号芯片。
优选的,所述晶振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的X1、X2端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看门狗复位芯片的RES、WDI端口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RESET、P17端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的四根I/O引脚P32、P33、P34、P35与所述光耦隔离电路(MCT6)中4个光电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耦隔离电路(MCT6)中4个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端与驱动电路中的驱动管(TIP122)T1、T2、T3、T4的基极相连,控制进样针的A、B、C、D四相。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的引脚P30、P31分别与所述光电对管N1、N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利用低价高性能的89C系列单片机代替步进电机控制器,实现了进样针的移动及定位、抽吸泵的速度控制,不仅简化了硬件线路,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利用光耦隔离电路隔离,增强抗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样针控制模块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样针控制模块的具体电路图。
其中:1为电源,2为单片机电路,3为光耦隔离电路,4为驱动电路,5为光电对管,U1为单片机,U2为看门狗复位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样针控制模块包括电源1、单片机电路2、光耦隔离电路3、驱动电路4和光电对管5;所述光电对管5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电路2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电路2的输出端与光耦隔离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光耦隔离电路3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1给单片机电路2、光耦隔离电路3、驱动电路4和光电对管5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电路2包括单片机U1、看门狗复位芯片U2和晶振电路。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选用89C2051型号单片机,简化硬件线路。
优选的,所述看门狗复位芯片选用max813型号芯片。
优选的,所述晶振电路与所述单片机U1的X1、X2端口相连,为电路提供时钟信号,且两个33pF的电容具有滤波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看门狗复位芯片U2的RES、WDI端口分别与所述单片机U1的RESET、P17端口相连,U1通过P17对U2进行定时复位,如果U2长时间接受不到复位信号,则由U2通过端口RES对U1复位。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U1的四根I/O引脚P32、P33、P34、P35与所述光耦隔离电路3(MCT6)中4个光电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电路3(MCT6)中4个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端与驱动电路4中的驱动管(TIP122)T1、T2、T3、T4的基极相连,控制进样针的A、B、C、D四相,用于驱动进样针拖动进样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0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