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斗车端柱及漏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879.5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鹏;岳凌汉;赵天军;刘海鹏;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00 | 分类号: | B61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车端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车端柱及漏斗车,属于铁路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漏斗车是一种车厢下部装有漏斗的铁路货车,卸货时用人力或风力开启漏斗底门,货物就自动卸出,而不必专门耗费人力物力卸货。铁路漏斗车主要用于装运煤炭、矿石、水泥等散装货物,广泛应用于电站、港口、选煤、钢铁等企业。
通常漏斗车的车厢由两侧墙部、两端墙部、车厢顶板部和车厢底板部组成,两端墙部相对于底板部倾斜设置,与两侧墙部构成漏斗,底板部具有与漏斗底部连通的开口形成漏斗的排放口,该排放口安装有底门,运输中闭合,卸货时则开启;作为支撑结构,端墙部安装有端墙板和端柱,通常为耐候钢或不锈钢材质。图1为目前漏斗车端柱的垂直截面图,该端柱100由顶壁和二个侧壁构成,截面为U形,端柱100通过U形开口端部与端墙板之间组焊连接。
受与端墙板连接面的限制,上述端柱只能采用焊接方式,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维护,对施工要求都很高;并且出于强度要求和加工控制,这种采用耐候钢或不锈钢材料加工的端柱,其各侧壁的厚度相同,导致端柱乃至整个车体的自重较大,更提高了与端墙板连接的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斗车端柱,在满足强度、刚度等技术性能指标的同时,能够与端墙板进行铆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漏斗车,其车厢的端墙部具有上述端柱,在满足强度、刚度等技术性能指标的同时,降低了车体自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斗车的端柱,所述端柱包括顶壁和沿所述顶壁的相对边向下弯折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在远离顶壁的一端分别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弯折形成侧缘,所述侧缘上具有多个沿端柱纵向排列的通孔。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缘的弯折处之间设置有底板,使所述端柱成为封闭的棱柱。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侧壁、侧缘和底板的厚度不全相同,可以根据材料适当选择,例如,侧缘厚度可以相对较大,利于铆接安装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端柱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漏斗车,包括由两侧墙部、两端墙部、车厢顶板部和车厢底板部组成的车厢,所述两端墙部相对于所述车厢底板部倾斜设置,并与所述两侧墙部构成漏斗,所述车厢底板部具有与所述漏斗底部连通的开口,所述端墙部具有端墙板和上述端柱,所述端柱通过所述侧缘上的多个沿端柱纵向排列的通孔铆接在所述端墙板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端柱的结构,能够与端墙板进行铆接,从而可以使用相对更轻的材料,例如使用铝合金材质,在满足强度、刚度等性能的同时降低车体的自重,并满足车体载重和容积增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漏斗车端柱的垂直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端柱的垂直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端柱的垂直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柱与端墙板铆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柱
10:顶壁
20:侧壁
30:侧缘
40:通孔
50:底板
200:端墙板
300: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用于铝合金煤炭漏斗车的端柱为例,参照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来体现,不应理解为限于本文陈述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漏斗车端柱100包括顶壁10和沿顶壁10的相对边向下弯折的两个侧壁20,侧壁20在远离顶壁10的一端分别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侧缘30,侧缘30上具有沿端柱100纵向排列的通孔40。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侧缘30的弯折处之间设置有底板50,底板50使端柱100成为封闭的棱柱。
优选地,顶壁10、侧壁20、侧缘30和底板50的厚度可以不同。上述厚度可以根据各个壁的受力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顶壁10的厚度为5mm,侧壁20的厚度为4mm、侧缘30的厚度为6mm和底板50的厚度为4mm。这种结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端柱100的结构,在提供有效支撑力的同时,减轻自重。
从降低车体自重方面考虑,上述端柱100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