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577.8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8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宗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田汽车配件工业(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豪靖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极变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无极变速器的主动带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中对动力需求越来越多,在动力使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无极变速器方面的需求,目前大多是通过多组轴和齿轮来实现的,在这种使用情况下,需要对带轮的要求比较高,而现有的主动带轮的应力承受相对较差,造成其使用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的主动带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主动带轮,总长度为68.5mm,它从左至右包括环形凸起、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环形凸起左侧面向第一带体一侧倾斜,且与径向所成夹角为11°,环形凸起的底部长度为33mm,顶部的长度为5.3mm,外径为153mm,第一带体的直径为59.3mm、长度为22.5mm,第二带体的直径为52.3mm、长度为13mm;在环形凸起的外侧向第一带体方向延伸有环形带,环形带的顶端距离环形凸起的左侧的距离为46.5mm,环形带的内径为143.5mm,环形带的外侧面与环形凸起的顶端通过半径为6mm的圆弧过渡,在环形凸起的右侧面上与环形带连接的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为7mm、深度为3mm,环形凹槽的底部距离环形凸起的左侧的距离为19.5mm,环形凸起的右侧面直径为68mm处距离环形凸起的左侧的距离为25.5,且环形凸起的右侧面直径为100.5mm处至直径为68mm处通过斜面连接,环形凸起与第一带体之间通过内凹结构连接,内凹结构的长度为7.5mm,该内凹结构底部为半径为5mm的圆弧,且与第一带体连接的连接面与轴向成15°夹角,在第二带体上设有外卡槽,外卡槽的宽度为2.2mm、底部直径为50mm,且中心距离第二带体的右端的距离为6.1mm,第二带体的右端外侧设有3mm的倒角,且最右侧的直径为48mm;在环形凸起、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的中心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一号通孔、二号通孔和三号通孔,三者之间相互贯通,一号通孔的直径为44.7mm、长度为25.5mm,二号通孔直径为38.5mm、长度为19.5mm,三号通孔的直径为37.7mm、长度为23.5mm,一号通孔的左端设有30°倒角,且最左侧的直径为46.5mm,一号通孔侧壁距离左端16.9mm处开始向内倾斜并在一号通孔与二号通孔连接处形成凹陷,在三号通孔的右端设有内卡槽,内卡槽的宽度为2.2mm、底部直径为42mm,且内卡槽的中心距离三号通孔的右侧的距离为4.4mm,在三号通孔的右侧设有长度为1.5mm的30°倒角;在二号通孔和三号通孔的侧壁上间隔均匀的设有三号半圆形凹槽和三个弧形凹槽,半圆形凹槽和弧形凹槽间隔设置;在内凹结构处设有一个四号通孔,四号通孔贯通环形凸起,并贯通至一号通孔与二号通孔的连接处。
作为优化,所述的弧形凹槽的底部的弧面半径为0.65mm,侧壁的弧面半径为3mm,开口的夹角为120°,且开口的长度为7.2mm;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4mm。
作为优化,所述的凹陷的底部为圆弧型,且半径为0.5mm,凹陷底部位于二号通孔的外侧,且距离二号通孔的左端的距离为0.5mm,凹陷与二号通孔连接面与径向成45°夹角,凹陷的底部与二号通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5mm。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主动带轮,用于无极变速器上,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设置,可有效的提高主动带轮的牢度,提高主动带轮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各个连接处均设有倒角或圆弧过渡,可大大的提高主动带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主动带轮,总长度为68.5mm,它从左至右包括环形凸起1、第一带体2和第二带体3,所述环形凸起1左侧面向第一带体2一侧倾斜,且与径向所成夹角为11°,环形凸起1的底部长度为33mm,顶部的长度为5.3mm,外径为153mm,第一带体2的直径为59.3mm、长度为22.5mm,第二带体3的直径为52.3mm、长度为13mm;在环形凸起1的外侧向第一带体2方向延伸有环形带4,环形带4的顶端距离环形凸起1的左侧的距离为46.5mm,环形带4的内径为143.5mm,环形带4的外侧面与环形凸起1的顶端通过半径为6mm的圆弧过渡,在环形凸起1的右侧面上与环形带4连接的设有环形凹槽5,环形凹槽5的宽度为7mm、深度为3mm,环形凹槽5的底部距离环形凸起1的左侧的距离为19.5mm,环形凸起1的右侧面直径为68mm处距离环形凸起1的左侧的距离为25.5,且环形凸起1的右侧面直径为100.5mm处至直径为68mm处通过斜面连接,环形凸起1与第一带体2之间通过内凹结构6连接,内凹结构6的长度为7.5mm,该内凹结构6底部为半径为5mm的圆弧,且与第一带体2连接的连接面与轴向成15°夹角,在第二带体3上设有外卡槽7,外卡槽7的宽度为2.2mm、底部直径为50mm,且中心距离第二带体3的右端的距离为6.1mm,第二带体3的右端外侧设有3mm的倒角,且最右侧的直径为48mm;在环形凸起1、第一带体2和第二带体3的中心从左至右依次设有一号通孔8、二号通孔9和三号通孔10,三者之间相互贯通,一号通孔8的直径为44.7mm、长度为25.5mm,二号通孔9直径为38.5mm、长度为19.5mm,三号通孔10的直径为37.7mm、长度为23.5mm,一号通孔8的左端设有30°倒角,且最左侧的直径为46.5mm,一号通孔8侧壁距离左端16.9mm处开始向内倾斜并在一号通孔8与二号通孔9连接处形成凹陷11,在三号通孔10的右端设有内卡槽12,内卡槽12的宽度为2.2mm、底部直径为42mm,且内卡槽12的中心距离三号通孔10的右侧的距离为4.4mm,在三号通孔10的右侧设有长度为1.5mm的30°倒角;在二号通孔9和三号通孔10的侧壁上间隔均匀的设有三号半圆形凹槽13和三个弧形凹槽14,半圆形凹槽13和弧形凹槽14间隔设置;在内凹结构6处设有一个四号通孔15,四号通孔15贯通环形凸起1,并贯通至一号通孔8与二号通孔9的连接处;所述的弧形凹槽14的底部的弧面半径为0.65mm,侧壁的弧面半径为3mm,开口的夹角为120°,且开口的长度为7.2mm;所述半圆形凹槽13的半径为4mm;所述的凹陷11的底部为圆弧型,且半径为0.5mm,凹陷11底部位于二号通孔9的外侧,且距离二号通孔9的左端的距离为0.5mm,凹陷11与二号通孔9连接面与径向成45°夹角,凹陷11的底部与二号通孔9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田汽车配件工业(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承田汽车配件工业(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合金在养殖海洋生物中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智能小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