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车身定位用柔性伺服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257.2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琴琴;李广伟;钱明煜;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9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定位 柔性 伺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自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身焊装车间的白车身定位用伺服柔性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多车型混线生产的柔性制造是现代化汽车生产线的普遍需求。白车身定位装置能够对混线生产的不同车型进行快速柔性切换定位,满足汽车生产线多车型混线生产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白车身定位装置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1,设备润滑点较多,现场润滑维护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2,结构不够紧凑,加大了每个点焊工位的空间;并且质量较重,不能用于现场随行机构及往复平台的伺服柔性定位;
3,导轨侧面没有防护,导致现场使用时飞溅焊渣易掉落到导轨上,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铝合金材料作为定位装置主体材质,减轻设备重量;采用集中供油的方式,减少供油点,节省设备现场维护的时间;采用密封护罩对定位系统内传动系统更好的防护,使其能够在具有焊接飞溅的环境下运行,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白车身定位用柔性伺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三个单元,分别是:水平滑动的X轴移动部、在所述X轴移动部上水平滑动的Y轴移动部、在所述Y轴移动部上垂直滑动的Z轴移动部;
基体,所述基体为水平滑动X轴移动部的基础支撑框架;在每个单元中都包含润滑油路,在每个单元内部需要润滑的供油部件通过各个润滑油路集中,所述Z轴移动部上还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润滑油路相通。
优选的,所述X轴移动部、Y轴移动部和Z轴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X轴移动部、Y轴移动部和Z轴移动部上均设有导轨及丝杆,所述润滑油路与所述导轨及丝杆的丝杆螺母相通。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主体结构由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基体由金属模一次性挤压成型。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外侧设有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上设有观察孔。
优选的,所述X轴移动部、Y轴移动部、Z轴移动部分别包括与驱动机构相连的丝杆和与所述丝杆相连的丝杆螺母,所述润滑油路与所述丝杆螺母相通。
优选的,所述X轴移动部、Y轴移动部和Z轴移动部均为独立伺服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的数量为4或6个,并组成一个定位系统,所述4或6个定位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车型的白车身的定位孔需要柔性配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有:
1,集中供油,减少供油点,拆装方便,方便现场维护,节省设备维护的时间;
2,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一次挤压成型,结构紧凑,重量轻,整体刚性好,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白车身焊装车间随行夹具,往复平台,柔性工位等场合;
3,加强导轨的防护,防止焊接飞溅损坏直线导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单元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单元的丝杆及丝杆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伺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具体阐释。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白车身柔性定位用伺服定位装置,包括若干的定位装置1。
定位装置1包括三个单元,分别为:水平滑动的X轴移动部3、在X轴移动部3上水平滑动的Y轴移动部4、在Y轴移动部4上垂直滑动的Z轴移动部5。基体2为水平滑动X轴移动部3的基础支撑框架。在每个单元模块中都包含润滑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