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型大扭矩弹簧复位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014.9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7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闵玉萍;邹帆;顾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F16K4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6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扭矩 弹簧 复位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执行机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大扭矩弹簧复位型带有终点位置气缓冲结构的气动执行机构,属于气动执行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生产正在快速取代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成为推动生产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主力军。随着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控制阀门的规格和控制精度已经成为制约工业自动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小规格的控制阀已经不能满足的日益扩张的产能需求,主要表现表现在用于驱动的控制阀门的执行机构结构不能完全通过等比例放大的设计模式来满足大规格控制阀门的驱动装置。普通的气动齿轮齿条式执行机构、气动薄膜式角行程执行机构、气动活塞式角行程执行机构在蝶阀、球阀等旋转类阀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执行机构往往因其结构及加工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用于频繁动作的阀门需求,在频繁动作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内部元器件,甚至造成阀门严重故障,以至于整个装置被迫停车检修,给客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缓冲型大扭矩弹簧复位执行机构,能满足频繁动作的阀门驱动的需求,能有效避免因频繁动作造成的执行机构内部元器件损坏,从而降低检修频率,提高经济效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缓冲型大扭矩弹簧复位执行机构包括缸体,缸体两端分别焊接左缸盖和右缸盖,缸体内设有能够左右滑动的复位活塞,复位活塞与左缸盖之间设有压紧复位活塞的复位弹簧,其特征是:左缸盖外侧通过螺栓连接左缸盖压板,缸体内设有导向套,导向套通过左缸盖压板压紧在左缸盖上。
右缸盖右侧通过螺栓连接转换箱体,转换箱体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转换箱盖,转换箱盖中心通过螺栓连接端盖;端盖内设有上轴承,转换箱体底部中心设有下轴承,设置在转换箱体中心的曲柄上部滚动安装在上轴承内圈,曲柄下部滚动安装在下轴承内圈;在曲柄上下分别设有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滑槽内滑动安装上滑块,下滑槽内滑动安装下滑块,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设有复位型活塞杆,上滑块、下滑块和复位型活塞杆通过销轴连接成一体实现同步滑动。
转换箱体后端连接缓冲气室体,缓冲气室体后端连接缓冲气室后缸盖,缓冲气室后缸盖上通过螺栓连接缓冲座,缓冲座内滑动安装缓冲柱塞。
复位型活塞杆前端设有复位型活塞杆前部,复位型活塞杆前部伸进安装在导向套内的轴承中,复位型活塞杆后端设有复位型活塞杆后部,复位型活塞杆后部伸进缓冲气室体并与缓冲柱塞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在复位活塞上与缸体连接表面设有导向带。
进一步的,导向套内通过螺纹连接限位丝杆,限位丝杆左端伸出左缸盖并通过螺纹连接丝杆护套。
进一步的,曲柄上部伸出端盖并通过螺栓连接指针盖板,指针盖板上设有行程牌。
进一步的,轴承外侧设有通过螺栓连接在导向套外端的轴承压板。
进一步的,缓冲气室后缸盖上设有后缸盖气源孔。
进一步的,缓冲座上设有缓冲座气源孔。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所述缓冲型大扭矩弹簧复位执行机构在弹簧一侧依靠增加克服弹簧作用力来达到缓冲效果,而另一侧则是依靠执行机构自身的气缓冲结构实现缓冲效果,不需要进行其他任何的附件配备及控制。
2. 复位弹簧模块可以实现较大扭矩的力矩输出满足多种规格的阀门控制需求。
3. 通过调整后缸盖气源孔的尺寸可以实现多种缓冲效果的调试需求。
4. 缓冲柱塞与缓冲座的设计相对于其他外加式的缓冲结构来说,其功能上更加符合产品设计需求,就生产成本来讲,较普通型执行机构增加不多。
5. 缓冲型大扭矩弹簧复位执行机构用作频繁动作的阀门控制器,能够延长执行机构自身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降低阀门密封面因频繁接触而造成的过度摩损,延长整阀的使用寿命,达到为客户降低成本,增加综合经济利润的最终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