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7877.2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殷永明;朱永兴;张小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汽车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20多年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形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出现了普通式保险杠、液压吸能式保险杠、带气腔式保险杠和安全气袋式保险杠等多种形式的保险杠。但普通式保险杠以其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的优势,目前依旧是乘用车前保险杠的主要形式。而且今天的乘用车前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对汽车自身及驾乘人员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及对行人的保护功能。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保险杠缓冲性能不好,撞车冲击力不能被吸收,汽车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结构较复杂,安装维修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其包括保险杠外壳、与所述保险杠外壳配合的弧形钢板、油缸、与所述油缸连接的活塞、装配于所述活塞的底梁和承立板、安装于所述活塞的挡板;
所述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塞的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所述保险杠外壳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
具体地,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为橡胶弹性缓冲装置或者合成材料弹性缓冲装置,其内部是实心的或者是空心的。
具体地,所述保险杠外壳内设有一弧形面与其配合的弧形钢板,所述弧形钢板与若干个并列设置由汽车大梁支撑的油缸上的活塞相接触,活塞上套有第一压簧,弧形钢板的两端支撑在位于外壳内的支撑架上。
具体地,所述保险杠外壳与活塞相连接,该活塞穿过底梁和承力板,在保险杠与底梁外表面之间的活塞上安装有第一压簧,在底梁内表面部位的活塞上安装有挡板,在挡板与承力板之间的活塞上安装有第二压簧,承力板通过撑杆固定在底梁上。
优选地,所述油缸、所述活塞均具有三个及三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于活塞的压簧、设置于保险杠外壳的弹性缓冲装置,实现保险杠二次缓冲,使撞车冲击力被较好地吸收,从而使汽车得到有效的保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便宜等优点,适合各种汽车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参见图1,所述缓冲式汽车用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外壳1、与保险杠外壳1配合的弧形钢板2、油缸3、与油缸3连接的活塞4、设置于活塞4的第一压簧5和第二压簧9、装配有活塞4的底梁6和承立板7、安装于活塞4的挡板8。
保险杠外壳1端面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11;弹性缓冲装置11是用高弹力橡胶或者高弹力合成材料制成的,其内部是实心的或者是空心的。
保险杠外壳1内设有一弧形面与其配合的弧形钢板2,弧形钢板2与若干个并列设置由汽车大梁支撑的油缸3上的活塞4相接触,活塞4上套有第一压簧5, 弧形钢板2的两端支撑在位于外壳1内的支撑架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7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