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镜戳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6915.2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李强;李新华;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器械技术领域,设计一种防止胸腔镜镜头沾染并连带吸引器的戳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应用的胸腔镜戳卡,是单层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临床工作中,由于切口数量有限,切口长度有限,不能容纳较多的医疗器械进行操作。一般的胸腔镜切口为3个,每个切口各置入一个戳卡,一个进胸腔镜,一个进行组织器官的牵引,一个进行烧灼、切割、止血等操作在进行胸腔内的烧灼、切割、止血等过程中,由于戳卡结构的限制,不能同时进行吸引、烧灼、切割、止血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胸腔外,影响视野,妨碍操作。另一方面在胸腔镜通过戳卡进入胸腔或取出过程中戳卡边缘常因胸壁渗血、碰触肺组织等原因常有积血或积液而沾染胸腔镜镜头,从而影响手术视野,需要反复取出戳卡和镜头擦拭,延长手术时间。
近几年来,胸外科从事胸腔镜专业的同行们设计了一些新型戳卡,比如带吸引器的戳卡,解决了上述部分问题,但是没有解决胸腔镜通过戳卡进入胸腔或取出过程中戳卡边缘常因胸壁渗血、碰触肺组织等原因常有积血或积液而沾染胸腔镜镜头的问题,因此设计一个既有吸引功能又可有效防止胸腔镜在通过戳卡进入胸腔或取出过程中镜头不受沾染的戳卡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我们在使用戳卡的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改进,受基金项目资助(国家自然基金30900585、国家自然基金81100056,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11021038-2),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戳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胸腔镜镜头沾染并连带吸引器的戳卡,以克服现有临床器械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腔镜戳卡,头部和体部两部分构成的金属管结构,体部管壁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外层之间为空腔,外层较内层长,外层下缘与内层下缘通过凹形金属环相连,金属环上有孔。头部管壁有一横向中空金属管接口,与体部内、外层之间空腔相通。
与之前设计的戳卡相比有以下创新和优点:由于体部管壁外层较内层长,胸腔镜通过戳卡进出胸腔时镜头不会接触外层下缘从而防止胸壁渗血沾染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术过程中,头部横向中空金属管接口连接吸引器管产生负压吸引,通过体部两层间的空腔,将胸腔内因烧灼、切割、止血等产生的烟气吸引,及时有效地排出,操作方便,而且不增加手术切口数目,一个切口做到了多种用途;另一方面由于体部管壁外层较内层长,可有效防止胸腔镜在通过戳卡进入胸腔或取出过程中镜头受到沾染,使手术视野清晰,提高手术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胸腔镜戳卡整体示意图:1戳卡体腔,2头部,3负压吸引接口,4体部外层管壁,5内层管壁,6内外层间空腔,7 凹形金属环,8 环上孔
图2是胸腔镜戳卡的底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胸腔镜戳卡体部管壁由内层和外层构成,内、外层之间为空腔,外层较内层长,头部管壁有一横向中空金属管接口,与体部内、外层之间空腔相通。如图2所示,外层下缘与内层下缘通过凹形金属环相连,金属环上设有通气孔。头部横向中空金属管接口连接负压吸引后通过体部内、外层间的空腔,将胸腔内因烧灼、切割、止血等产生的烟气吸引;由于体部管壁外层较内层长,胸腔镜通过戳卡进出胸腔时镜头不会接触外层下缘从而防止胸壁渗血沾染镜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6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