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追踪器绑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75431.6 | 申请日: | 2013-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5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喻凤传;易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11/00 | 分类号: | A01K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吴立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追踪 绑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追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追踪器绑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射频识别技术也运用在动物上,例如,将追踪器通过绑带附着在奶牛腿上,就可以方便追踪该奶牛的活动地点,而且,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对追踪器的绑带的性能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现有的奶牛追踪器绑带,该绑带是利用绑带上的弹性倒扣和倒扣孔,然后通过奶牛追踪器上的过孔来限制绑带倒扣与倒扣孔扣好后扣位不再松开,从而起到绑紧作用,该奶牛追踪器的绑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绑紧作用。
但该现有的奶牛追踪器绑带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现有奶牛追踪器的绑带是采用提弹性扣位,扣位扣好后回弹行程大,且各扣位之间的间距也较大,不能满足各种粗细不同的奶牛腿,要么会绑得过紧使奶牛很不舒服,要么会绑得过松,从而影响奶牛追踪器的工作状态,同时,在将这种绑带捆绑在奶牛腿上的操作存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奶牛追踪器的绑带由于是采用提弹性扣位,扣位扣好后回弹行程大,各扣位之间的间距较大,不能满足各种粗细不同的奶牛腿,且该绑带结构设计不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追踪器绑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追踪器绑带,所述追踪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绑带包括固定端、带体及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带体的两端;所述固定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锁扣支撑件和在扣合时为所述锁扣支撑件提供缓冲空间的锁扣孔,所述锁扣支撑件和所述锁扣孔位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锁扣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锁扣,所述带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扣扣位卡合的第二锁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追踪器绑带,所述追踪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绑带的固定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绑带的自由端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锁扣支撑件和在扣合时为所述锁扣支撑件提供缓冲空间的锁扣孔,所述锁扣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锁扣,所述带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扣扣位卡合的第二锁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追踪器绑带,由于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锁扣支撑件和在扣合时为所述锁扣支撑件提供缓冲空间的锁扣孔,所述锁扣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锁扣,所述带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扣扣位卡合的第二锁扣,在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时,所述带体上的第二锁扣与所述锁扣支撑件上的第一锁扣卡接固定在一起,能使绑带的扣位扣好后不再有回弹行程,缩小各扣位间距,从而使之可以满足各种粗细不同奶牛腿,且该绑带的结构设计更加方便奶场工作人员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通孔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一固定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二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扣的扣位和第二锁扣的扣位均由至少两个呈直线排列的限位件组成,所述第一锁扣的扣位方向和所述第一锁扣的扣位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扣的扣位和第二锁扣的扣位均分别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扣的扣位之间的距离及所述第二锁扣的扣位之间的距离均为1mm至2mm。
优选地,所述自由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圆角,所述自由端的底边与两侧边通过所述两个第一圆角过渡。
优选地,所述自由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自由端上下表面的拉孔。
优选地,所述带体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带体上下表面的多个通风孔,所述多个通风孔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带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圆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绑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一种追踪器绑带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绑带;2、固定端;3、带体;4、自由端;5、追踪器;11、内侧接触面;12、外侧面;21、锁扣孔;22、锁扣支撑件;23、第一锁扣;24、第一固定扣;25、第二固定扣;31、第二锁扣;32、第二圆角;33通风孔;41、第一圆角;42、导向面;43、拉孔;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5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