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锭降温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4979.9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同同;张英;杨杰;张小建;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8/06 | 分类号: | C30B28/06;C30B29/06;C30B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01510 天津市滨海新区津汉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温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锭制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锭降温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爆发,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带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蓬勃发展。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分布较为广泛,且从我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能辐射量都比较丰富,因此,太阳能的开发和应用更为便捷。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生产多晶硅锭是最普遍的方法,其原理为:将多晶硅原材料放在坩埚中,坩埚底部及四周装有石墨底护板及侧护板,将其放置在铸锭炉加热系统中,经过加热、熔化使其中的硅料完全融化;然后,热量从坩埚底部释放,温度降低,坩埚底部将逐渐冷却,然后硅溶液在坩埚底部开始长晶,逐渐向上生长,形成自下而上的柱状晶体结构;再经过退火、冷却使硅锭温度降低,到达特定的出炉温度后出炉,出炉的硅锭由于温度太高,需要等待自然降温到室温后才能卸锭。
在上述工艺过程中,硅锭的长晶及退火、冷却都要求处于缓慢降温的条件下,尤其是在退火、冷却及等待自然降温的阶段,如果硅锭的降温速度过快,硅锭内应力释放不充分,将会导致生产出的硅锭存在裂纹且易碎;同时,在硅锭出炉时,温度大致处于400℃至450℃之间,高温硅锭和坩埚与外界相对较低的冷空气接触,很容易导致坩埚炸裂,坩埚碎片飞溅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硅锭的自然降温过程中,如何避免硅锭与外界冷空气接触,从而避免硅锭产生裂纹,提高硅锭的质量;同时,避免硅锭外层的坩埚与冷空气接触,防止坩埚炸裂,提高生产安全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锭降温辅助装置,其能够在硅锭降温时罩住硅锭和硅锭外的坩埚,从而避免了硅锭与冷空气接触,提高了硅锭的产品质量;同时,其还能够避免坩埚与冷空气接触,防止了坩埚炸裂,保障了安全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锭降温辅助装置,包括罩住待降温硅锭及其坩埚的壳体和由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容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坩埚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装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槽和卡装于所述卡槽内的卡扣,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所述卡扣开设于两者中的另一者。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分别安装有行走部件。
优选地,所述行走部件为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两壳体相背离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方形壳体,所述容纳腔为方形腔体。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安装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硅锭降温辅助装置包括壳体和容纳腔,其中,壳体用于罩住待降温的硅锭及其外层的坩埚,容纳腔由壳体形成,其容积大于或者等于坩埚的体积,以便用于容纳硅锭和其外层的坩埚;在硅锭需要降温时,将出炉的待降温硅锭用电叉车叉出,平稳放置在出炉小车上,通过出炉小车运至指定放置区域,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硅锭降温辅助装置罩住待降温硅锭连同其外层的坩埚,使待降温硅锭在壳体内缓慢匀速降温。这样,避免了高温硅锭及外层的坩埚与外界相对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接触,实现了硅锭在等待降温时内应力的充分释放,避免了裂纹的产生,且提高了硅片的强度;同时,防止坩埚由于温差过大造成的爆裂,避免碎片飞溅伤及人身,提高了操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硅锭降温辅助装置的壳体具有分体式结构,即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装地连接;这样,在使用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并固定连接,待冷却硅锭在壳体内部缓慢降温;在硅锭降温完成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拆分并分别移开,从而提高了硅锭降温辅助装置的转场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4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肚菌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雪莲果的有机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