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接轨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4916.3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阳;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7/02 | 分类号: | B66C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安装在船上的甲板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船用起重机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船用起重机主要布置在船的甲板上,在一些场合,甲板起重机需要具有行走功能,即在甲板上铺设轨道,而起重机能够在轨道上沿着轨道移动。
和陆地上的起重机相比,甲板起重机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海上存在风浪,风浪的作用下船会出现摇摆。由于起重机重心较高,在摇摆时可能出现倾覆,甲板起重机需要考虑防倾覆的问题。此外,当起重机随船摇摆时,会造成两侧的车轮受力不平衡,可能单侧的车轮会承受较大的力,随之对单侧的轨道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甲板起重机的轨道需要考虑增加强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摇摆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防倾覆能力的焊接轨道,适用于甲板起重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焊接轨道,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和硬度板;上翼板和下翼板水平设置,腹板竖直固定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共同形成“工”字型,下翼板固定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嵌入在下翼板中。甲板行走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焊接轨道上,车轮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车轮放置在硬度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翼板上开有台阶槽,硬度板的横截面为台阶型,硬度板嵌入在台阶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硬度板的顶面宽度与车轮的宽度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间距与车轮的直径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翼板和腹板之间安装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轨道的上翼板起到防倾覆的作用,在出现摇摆时有效阻止甲板起重机的摆动幅度。下翼板上的硬度板起到强化下翼板强度的作用,能承受起重机晃动时的压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焊接轨道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焊接轨道的截面结构图。该焊接轨道包括:上翼板102、腹板104、下翼板106和硬度板108。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水平设置,腹板106竖直固定在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间,上翼板102、腹板106和下翼板104共同焊接形成“工”字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腹板106和下翼板104之间的连接,在下翼板104和腹板106之间还安装有加强筋105。下翼板104固定在船的甲板上,比如直接焊接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108嵌入在下翼板104中。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翼板104上开有台阶槽,硬度板108的横截面为台阶型,硬度板108嵌入在台阶槽中,使得硬度板108稳固地嵌入在下翼板104中。由于硬度板108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因此硬度板108的顶面宽度与车轮200的宽度匹配,所谓匹配是指硬度板108的顶面宽度略微大于车轮200的宽度。
甲板行走起重机的车轮200安装在焊接轨道上,车轮200置于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间,车轮200放置在硬度板上。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间的间距与车轮的直径匹配,所谓匹配是指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间的间距略微大于车轮200的高度(或者说车轮200的直径)。这样,在正常运行时,车轮200主要在下翼板104和硬度板108上运行,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的间距略大于车轮200的直径,确保车轮200的正常运行不受干扰。当甲板起重机出现晃动时,上翼板200能起到防倾覆的作用,能将车轮200限制在基本保持竖直的状态,防止起重机倾覆。此时,硬度板108能够承受起重机因出现晃动而增大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轨道的上翼板起到防倾覆的作用,在出现摇摆时有效阻止甲板起重机的摆动幅度。下翼板上的硬度板起到强化下翼板强度的作用,能承受起重机晃动时的压力。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4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