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回路平行流式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3739.7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5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平行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回路平行流式冷凝器,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空调所用的冷凝器都是平行冷凝器,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扁管和垂直连通的集流管组成,集流管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冷凝器内部空腔分割形成折回回路,在集流管上开设有制冷剂输入管和输出管。现有的这种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入管和输出管由于较长则其悬空设置会使得制冷剂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较弱;除了上述问题现有冷凝器由于缺少对制冷剂进行干燥,所以会影响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结构上改变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冷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双回路平行流式冷凝器,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冷凝管以及与其垂直相通的左、右集流管,所述的左、右集流管中均设有若干隔片, 其中,所述的左集流管上开设有与集流管连通的冷凝剂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左集流管上设置有进出口固定支架,冷凝剂输入管和输出管的开口设置在进出口固定支架上。
由于设置有进出口固定支架这种结构,使得冷凝剂输入管和输出管的开口设置在进出口固定支架上增加了稳定性及抗震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其中,该冷凝器还包括一个与右集流管连接的干燥瓶,右集流管与干燥瓶之间设有连通管;干燥瓶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瓶体,瓶体内壁上设有台阶层,台阶层卡接有小过滤网支架,小过滤网支架中设置有小过滤网,瓶体位于台阶层以下的空腔内设有干燥剂;所述的左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凝剂输入管固定支架;所述左、右集流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具有的效果,制冷剂通过干燥瓶先进行干燥再流回冷凝器则等于增加了一次冷却和干燥的过程,提高了冷却效率,保证了制冷剂具有足够的过冷度,以及小过滤网的设置可以起到过滤掉杂质的作用;采用冷凝剂输入管固定支架这种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冷凝剂输入管的稳定性以及抗震性;左、右集流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垫也是为了增加冷凝器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而设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回路平行流式冷凝器,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冷凝管1以及与其垂直相通的左、右集流管2、3,相邻两根冷凝管1之间设置有散热翅4,冷凝管1由两个边缘封闭的第一扁管和第二扁管连接构成,冷凝管1与左集流管2和右集流管3连通;左集流管2上开设有与集流管连通的冷凝剂输入管5和输出管6;左集流管2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隔片21、第二隔片22、第三隔片23,冷凝剂输入管5的接口位于第二隔片22、第三隔片23之间,输出管6的接口位于第一隔片21上方;右集流管3的空腔内设置有第四隔片24、第五隔片25、第六隔片26,隔片将左、右集流管2、3以及冷凝管1内部的空腔分隔开形成一个回路;该冷凝器还包括一个与右集流管3连接的干燥瓶7,右集流管3与干燥瓶7之间通过连通管8连通,连通管8分为第一连通管81、第二连通管82、第三连通管83;第二连通管82位于第四隔片24和第五隔片25之间,第一连通管81位于第四隔片24上方,第三连通管83位于第六隔片26下方;干燥瓶7内设有干燥剂71和小滤网72以及密封圈73。左集流管2上设置有进出口固定支架9,冷凝剂输入管5和输出管6的开口设置在进出口固定支架9上。左集流管2上设置有冷凝剂输入管固定支架10,左、右集流管2、3的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垫11。干燥瓶7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瓶体74,瓶体74的一端设有开口,瓶体内壁上设有台阶层,该台阶层用于卡接小过滤网支架76,小过滤网72设置在小过滤网支架76中,台阶层位于第一连通管81和第二连通管82之间,小过滤网72位于第一连通管81旁,从而将经干燥后的制冷剂通过小过滤网72后再经过第一连通管81进入冷凝器中,瓶体74的开口通过堵头77密封,堵头77的下端与小过滤网支架76相抵,堵头77与瓶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73,瓶体74位于台阶层以下的空腔内设有干燥剂。
工作时,制冷剂通过冷凝剂输入管5进入冷凝器中,通过第二隔片22、第三隔片23的阻挡实现两相分流,再经过右集流管中第五隔片25、第六隔片26的阻挡的从而折回进入左集流管,再通过第二连通管82、第三连通管83进入干燥瓶7中,再经第一连通管81进入冷凝器中,然后从输出管中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3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