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绒风干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3609.3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洁;何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为绿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074000 河北省保定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硅片制绒工序中用于风干硅片的风干槽。
背景技术
现有制绒设备工艺流程一般步骤为:腐蚀、碱洗和酸洗三个步骤,每个步骤之后都要经过冲洗槽和风干槽,以去除残留药液和保证硅片干燥。而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过药液的侵蚀,硅片经冲洗槽的冲洗在水的张力作用下容易互相粘连,经常有硅片粘连在一起的情况,粘连在一起的硅片又容易携带着少量清洗药液流进入风干槽,被携带的药液在风干槽内由于水分蒸发而析出结晶附着于风干槽的滚轮上,较长时间的累积后在滚轮上形成不明白色结晶物,此时,后续的硅片经过滚轮,该结晶物会附着于硅片上对硅片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后工序出现大量不合格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残留药液的结晶对硅片产生污染的制绒风干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绒风干槽,包括槽体、设置于槽体内的滚轮、风干装置和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的喷水口与滚轮对正;所述风干装置上设有出气孔和与所述出气孔导通的进气口;还包括设置于槽体出料口外侧的隔离挡板。
上述制绒风干槽,所述风干装置的出气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位于同一风干装置上的出气孔并排排列,所述出气孔开设于风干装置靠近硅料绒面的一面。
上述制绒风干槽,所述喷水装置呈长条状,设置于所述滚轴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喷水装置的进水口与去离子水供应管导通;所述喷水口开设于喷水装置上与滚轮相对的一侧。
上述制绒风干槽,所述喷水口至少有两个且并排排列,喷水口的开口朝向滚轮。
上述制绒风干槽,所述喷水口的孔径为0.7-1.2mm。
上述制绒风干槽,每根滚轮轴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片状滚轮,所述喷水装置上喷水口的孔与片状滚轮位置对应。
上述制绒风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挡板下部与槽体固定,上端向远离风干装置的方向延伸,形成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喷水装置对滚轮进行冲洗避免析出结晶的大量积累,避免结晶物附着于硅片对于造成污染,减少后续工序中因硅片污染产生的不合格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绒风干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水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滚轮;2、喷水装置;3、风干装置;4、槽体;5、隔离挡板;11、滚轮轴;21、喷水口;31、出气孔;32、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绒风干槽,包括槽体4、设置于槽体4内的滚轮1、风干装置3和喷水装置2;喷水装置2的喷水口21与滚轮1对正(见图3);风干装置3上设有出气孔31和与出气孔31导通的进气口32,空气由进气口32进入在风机等常用鼓风设备的作用下自出气孔31排出,对硅片表面进行吹拂。槽体4出料口外侧还设置有隔离挡板5,隔离挡板5能够有效防止喷水装置2在对滚轮1冲刷清洗时的水飞溅,风干槽后续的设备或产品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清洗槽进行清洗后的硅片进入风干槽后,在滚轮1的滚动下通过风干槽的槽体4,当硅片经过风干装置3的下方时,由出气孔31吹出的气体将残留在硅片表面上的清洗液吹落,对硅片进行风干,从而得到风干的硅片。同时,为了避免清洗液蒸发后析出的结晶在滚轮1上积累,风干槽对预设数量的硅片进行风干后,停止硅片的上料,开启喷水装置2,去离子水由去离子水供应管和喷水装置2的进水口进入喷水装置2,并经由喷水口21喷出,对滚轮1进行冲刷,使附着于滚轮1上的结晶在水流的冲击作用和溶解作用下从滚轮1上剥离,避免结晶过度累积而附着在硅片上造成污染,减少后续工序中因硅片污染产生的不合格品。同时,去离子水冲刷滚轮1时飞溅的液体会被隔离挡板5挡住,不会对已经风干了的硅片造成二次污染。
图1中,每一风干装置3上的出气孔31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位于同一风干装置3上的出气孔31并排排列,出气孔31开设于风干装置3靠近硅料绒面的一面。同样的鼓风压力条件下,与出口孔为整条长缝的形状相比,本实用新型多个并排排列的气孔,能够产生更强的风压,对于硅片的吹拂效果更佳,风干速度更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为绿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为绿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3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