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0105.6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8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骏然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4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分离器 使用 雾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机上使用的雾化器,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火力、水力、核力、燃气、余热发电、化工、造纸、冶金等设备系统时有发生渗漏、密封不严、油液长期处于热负荷、开放式储油等现象,空气中的水分、气体渗入油液中,导致油中含水、气体。
因此,常采用滤油机来实现在线过滤净化,使运行中的油品尚未劣化就得到及时净化处理,能快速、高效的脱出油中的水分、气体和杂质。使运行的油品各项指标满足国家标准,保证机组的调节系统、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真空分离器是滤油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雾化器又是真空分离器的一个核心部件。现有技术中,雾化器主要有一矩形箱体,在矩形箱体的底部设置多个喷头,多个喷头分别通过软管与矩形箱体内连通,喷头采用洗澡所用的花洒。这种雾化器的各个喷头内压力不同,且喷头喷出的油一直向下,导致雾化效果较差,雾化后的油液中含水、含气体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效果更佳,脱水、脱气效率更高的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雾化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雾化器,包括进油管、分布器和喷头;
所述分布器包括上腔板和下腔板,所述上腔板和下腔板均为一半径为0.5~0.6m的球冠面板,上腔板的周边和下腔板的周边密封连接,且上腔板和下腔板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上腔板和下腔板的中部均为向上凸起;所述进油管连接在上腔板的顶面中部,且进油管与腔体内相通;所述下腔板上均布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下腔板上的每个螺纹孔内均设置一喷头;
所述喷头包括顶板、进液管和顶部大底部小的锥形管;所述顶板设置在锥形管的顶部并与锥形管形成一壳体,进液管设置在顶板的中部,且进液管与壳体内连通;进液管的外圆上设置外螺纹并旋合在下腔板上的螺纹孔内,下腔板与顶板之间设置密封胶垫;所述锥形管上均布数个通孔,所述通孔之间相距8~12mm,每个通孔的孔径为0.5~0.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锥形管上的通孔的内侧口小,外侧口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分布器中的上腔板和下腔板之间形成一腔体,下腔板的底板均布喷头,因上腔板和下腔板均为一半径为0.5~0.6m的球冠面板,使下腔板下方的各个喷头内的压力相同,且喷头采用锥形管在其上开数个通孔,油喷出后,在相同的压力,相同的油温下,真空分离器内蒸发出的高温高热水蒸气效率更高,脱水、脱气能力极强,脱水、脱气率为原来的十倍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头和密封胶垫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进油管; 2—喷头; 21—锥形管; 22—顶板; 23—进液管;24—通孔; 3—上腔板; 4—下腔板; 5—腔体; 6—密封胶垫; 7—真空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雾化器,包括进油管1、分布器和喷头2。分布器包括上腔板3和下腔板4,上腔板3和下腔板4均为一半径为0.5~0.6m的球冠面板,上腔板3的周边和下腔板4的周边密封连接,且上腔板3和下腔板4之间形成一腔体5,上腔板3和下腔板4的中部均为向上凸起;进油管1连接在上腔板3的顶面中部,且进油管1与腔体5内相通,下腔板4上均布设有多个螺纹孔;下腔板4上的每个螺纹孔内均设置一喷头2。
喷头的结构如图2所示,喷头2包括顶板22、进液管23和顶部大底部小的锥形管21。顶板22设置在锥形管21的顶部并与锥形管21形成一壳体,进液管23设置在顶板22的中部,且进液管23与壳体内连通。进液管23的外圆上设置外螺纹并旋合在下腔板4上的螺纹孔内,下腔板4与顶板22之间设置密封胶垫6,该密封胶垫6使下腔板4与顶板22密封连接。锥形管21上均布数个通孔24,相邻两个通孔24之间相距8~12mm,每个通孔24的孔径为0.5~0.7mm。锥形管21上的通孔24的内侧口小、外侧口大,可有效的避免该通孔24在喷油时被杂质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骏然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骏然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0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液过滤装置
- 下一篇:滤油机上使用的真空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