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导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8003.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2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中;杨振华;杭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7/00 | 分类号: | B28D7/00;B28D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导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自动化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导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展绿色能源的前提下,用于硅锭的切割设备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用于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切片设备大多使用金刚线进行切割,其采用的导轮装置采用钢材料,质量比较重,并且其物理强度也就一般,这就间接导致需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机,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而且现有的导轮的防震行差,其旋转精度低,也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导轮装置,其重量轻、机械物理强度高,可以大幅度降低机械运转时的惯性,有效减小了能源的浪费,而且其具有良好的防震性,提高引线导轮的旋转精度,从而提高成品的合格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碳纤维导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碳纤维套筒,所述碳纤维套筒两端套装有导线轮端盖,所述导线轮端盖外侧设置有球面关节轴承,所述导线轮端盖之间连接金属导向管。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套筒外侧设置有树脂镀层;所述金属导向管通过尼龙导向圈连接所述导线轮端盖;所述金属导向管上套装有导线轮撑圈,所述导线轮撑圈支撑所述碳纤维套筒内侧;所述球面关节轴承通过尼龙衬圈连接所述导线轮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由于碳纤维导轮的重量轻,机械强度大,有效降低电机功率,同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防震性,提高引线导轮的旋转精度,从而提高成品的合格率,
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节约能源、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导轮装置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碳纤维导轮装置,其包括碳纤维套筒1,碳纤维套筒1外侧设置有树脂镀层2,碳纤维套筒1两端套装有导线轮端盖3,导线轮端盖3外侧设置有球面关节轴承4,球面关节轴承4通过尼龙衬圈5连接导线轮端盖3,导线轮端盖3之间连接金属导向管6,金属导向管6通过尼龙导向圈7连接导线轮端盖2,由于碳纤维导轮的重量轻,机械强度大,有效降低电机功率,同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防震性,提高引线导轮的旋转精度,从而提高成品的合格率,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节约能源、生产成本的目的。
金属导向管上套装有导线轮撑圈8,导线轮撑圈8支撑碳纤维套筒内侧,形成对碳纤维套筒1的支撑,保证了碳纤维导轮的强度。
由于切片精度要求较高,硅片薄(180μm),切割线直径小(约100~160μm),导轮上切割线的间距在240μm左右,而每根线的张力在25~30N左右,从而导轮受的径向力比较大,径向变形趋势明显,碳纤维导轮装置能有效保证了导轮的强度,有效避免了导轮的径向变形,提高了硅片的成品率。
工作时,球面关节轴承4分雌雄两个,雄轴承安装于前后主轴上,前后主轴向内顶紧从而固定导轮轴向与径向。然后由布线装置将切割线布于导轮线槽内。如图,表面线槽树脂镀层2较薄,导轮的刚性与强度主要受碳纤维套筒1影响较大,故碳纤维套筒1在高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导轮的质量,最终提高导轮性能与降低电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8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