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引擎的进气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267.4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奕荣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安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引擎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导管,尤其是指一种车辆引擎的进气导管,可抑制或防止进气导管内部的气流回流,该浓缩的氧气并使车辆引擎的加速顺畅度增进。
背景技术
车辆引擎的动力来自燃料的燃烧,而燃料的燃烧需要大量的空气,车辆引擎不仅需要适当地供给燃油,还必需源源不断的将空气引入,俾使燃料完全燃烧进而产生动力。
参阅图1,一般车辆引擎1的进气系统11包含空气滤清器111、进气导管112、节流阀113、进气口114及进气感知器115。该空气滤清器111组设于进气导管112外端,其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与灰尘,使进入车辆引擎1的空气干净无杂质。该进气导管112组设于空气滤清器111与节流阀113之间。该节流阀113组设于进气导管112内端与进气口114之间。该进气口114设置于节流阀113与车辆引擎1之间。该进气感知器115是一进气流量计,其组设于空气滤清器111后方的进气导管112上。
参阅图2,上述进气系统11是借以进气感知器115测量流经空气滤清器111的进气量,再经过控制模块(PCM)116计算给予车辆引擎1正确的燃油量。
参阅图3,该节流阀113因应车辆引擎1的运作常有间歇性关闭的现象,该关闭现象使位于进气导管112内部的气流,将惯性的朝空气滤清器111方向回流。
上述的进气导管具有下列缺点,亟待相关业者致力改善:
1.上述在进气导管112内部回流的气流,将干扰进气感知器115的气流量计数据,连带地影响控制模块(PCM)116计算燃油量的准确性,则车辆引擎1的性能一并受影响。
2.上述在进气导管112内部回流的气流,在车辆加速或行驶于高海拔道路中,将与进气导管产生共振音频,该共振音频对驾驶及乘客而言,无异是一种噪音。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进气导管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引擎的进气导管,其可抑制或防止进气导管内部的气流回流,且使车辆引擎的加速顺畅度增进。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辆引擎的进气导管,该进气导管中段组设一进气压缩单元,该一体成型的进气压缩单元包含一膨胀室、一第一接管部及一第二接管部,该第一接管部及第二接管部与进气导管嵌固组合。
上述膨胀室的直径大于进气导管的直径。
上述第一接管部及第二接管部的外壁环设有至少一卡掣凸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车辆引擎的进气导管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气压缩单元的车辆引擎的进气导管,该进气压缩单元使进入进气导管内部的氧气浓缩储存于膨胀室中,借以进气压缩单元的膨胀室可抑制或防止进气导管内部的气流回流,该浓缩的氧气并使车辆引擎的加速顺畅度增进。
2.本实用新型进气压缩单元的膨胀室,可抑制或防止进气导管内部的气流回流,其无干扰进气感知器量计气流的问题,则车辆引擎的控制模块(PCM)计算燃油量的准确性佳,该车辆引擎的性能不因进气导管内部气流回流而降低。
3. 本实用新型进气导管引进空气时,并无气流回流的问题,当车辆加速或行驶于高海拔道路中,该进气导管无共振音频产生,对车辆的驾驶及乘客而言,其具有降低噪音的优点。
4. 本实用新型进气导管设置进气压缩单元的创新,可解决现有进气导管实际使用时面临的问题,其具有进步性要件。
5. 本实用新型进气导管设置进气压缩单元的技术手段创新及构件连结关系未曾见诸同范畴产品,其具有新颖性要件。
6. 本实用新型进气导管设置进气压缩单元的生产制造与组设工时成本不至于昂贵,其符合产业利用性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车辆引擎与进气系统的链接关系平面图;
图2是现有进气系统的气流引进示意图;
图3是现有进气系统的气流回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气导管设置进气压缩单元与车辆引擎的链接关系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气导管引进气流的实施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将引进气流储存于进气压缩单元的实施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车辆引擎 11进气系统 111空气滤清器
112进气导管 113节流阀 114进气口
115进气感知器 116控制模块(P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奕荣金属有限公司,未经奕荣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2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