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用护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205.3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娟;伏朝阳;陆焦;李红;阳应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系统 用护线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用护线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纯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系统用电线束及铜排明显增多,同时其安全性和布置美观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在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中,其电池箱体内部常设置有多束电线束及铜排。在现有技术中,电线束及铜排一般布置于电池箱体底部和电池模组周围,在纯电动汽车的运行中,电线束与铜排会与其它部件或它们相互间发生摩擦,摩擦严重时会发生漏电的状况,影响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另外,多束电线束与铜排错综复杂地布置于电池箱体内部,使得电池箱体内部布置凌乱,不够简洁美观。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解决为了有效地解决电线束和铜排之间、电线束和铜排与其它部件之间相互间发生摩擦,安全性不高和电池箱体内线束与铜排布置不够简洁美观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用护线盒,能有效地解决电线束和铜排之间、电线束和铜排与其它部件之间相互间发生摩擦,安全性不高和电池箱体内线束与铜排布置不够简洁美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用护线盒,包括护线盒本体和与所述护线盒本体相配合的可拆卸连接的盖板,且所述护线盒本体和盖板形成能够容纳电线束通过的通道,所述护线盒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该护线盒本体的固定装置,以及用于安装铜排的安装装置。
优选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所述护线盒本体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盖板配合能够形成所述通道。
优选地,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所述安装铜排的安装装置具体为设置有安装槽的支耳。
优选地,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所述护线盒本体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凸起。
优选地,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所述护线盒本体固定装置具体为设置有螺栓孔的安装耳。
优选地,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护线盒本体和盖板上对应设置有用于定位缠绕胶带的定位槽。
优选地,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所述定位槽设于护线盒本体上相对于支耳的另一侧。
优选地,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中,所述护线盒本体和盖板均通过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系统用护线盒,包括护线盒本体和与护线盒本体相配合的可拆卸连接的盖板,并且在护线盒本体和盖板形成能够容纳电线束通过的通道,另外护线盒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该护线盒本体的固定装置以及用于安装铜排的安装装置。
在使用上述电池系统用护线盒时,首先将电线束整理放置在护线盒本体中,然后合上盖板,并将铜排固定到护线盒本体上,最后将护线盒本体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到电池模组上,以控制电线束高度并约束线束及铜排走向,减少了电线束与铜排之间、电线束及铜排与其它部件之间发生摩擦,保证了电池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避免了电线束及铜排在箱体内凌乱的现象,保证了箱体内布置的简洁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系统用护线盒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线束与铜排会与其它部件或它们相互间发生摩擦,安全性不高和电池箱体内布置不够简洁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护线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护线盒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护线盒本体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护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护线盒本体、2-盖板、3-凹槽、4-安装耳、5-凸起、6-卡扣、7-定位槽、8-支耳、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系统用护线盒,该护线盒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线束与铜排之间、电线束和铜排与其它部件之间发生摩擦,安全性不高和电池箱体内布置不够简洁美观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