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倾动式中频炉出料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6577.4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伟;于长富;王彦俊;柳禹含;齐芃芃;荣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F27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111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动 中频 炉出料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动式中频炉出料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倾动式中频炉在浇注过程中由于出料口沿着倾动轴进行圆周运动,导致浇注位置不断变化,易将氧化皮带入金属液内部造成气孔、夹渣等缺陷,如果浇铸模具较小,就需要不断移动模具去配合浇注,提高了操作难度和危险性。现今并没有某项技术设备专门用来改善这些缺陷,因此发明倾动式中频炉出料引流装置,利用装置中的导流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倾动式中频炉出料引流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使倾动式中频炉在浇注过程中的金属液流动平稳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倾动式中频炉出料引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中频炉下方的导流槽和对导流槽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导流槽呈螺旋状,所述导流槽的宽度宽于中频炉的浇注口,所述导流槽上端承接中频炉的浇注口,下端通向浇注模具;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包括炉壁和设置在炉壁的电阻线圈以及炉底,所述导流槽固定设置在加热炉中,所述炉底设置有通向浇注模具的圆孔;
进一步,所述加热炉的炉壁为两块炉壁组合而成,所述两块炉壁一端铰连接,另一端可打开与闭合;
进一步,所述加热炉还设置有用于保温的炉盖和用于支撑加热炉的支柱;
进一步,所述导流槽承接中频炉浇注口的起始段为一直线段;
进一步,所述导流槽由耐火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位置固定,不用移动模具来配合浇注;采用加热装置,在浇注前将导流槽预热,避免在浇注过程中金属液提前凝固,导致浇铸温度过低造成浇注失败金属液外流;导流槽采用螺旋式可以保证金属液流动平稳,减少了由于浇注不均匀而产生的气孔、夹渣等铸造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倾动式中频炉出料引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中频炉下方的导流槽1和对导流槽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导流槽呈螺旋状,所述导流槽的宽度宽于中频炉的浇注口,所述导流槽上端承接中频炉的浇注口,下端通向浇注模具3,所述导流槽由耐火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导流槽的出料口位置固定,不用移动模具来配合浇注;采用加热装置,在浇注前将导流槽预热,避免在浇注过程中金属液提前凝固,导致浇铸温度过低造成浇注失败金属液外流;导流槽采用螺旋式可以保证金属液流动平稳,减少了由于浇注不均匀而产生的气孔、夹渣等铸造缺陷。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包括炉壁21和设置在炉壁的电阻线圈22以及炉底23,所述导流槽固定设置在加热炉中,所述炉底设置有通向浇注模具的圆孔24,所述加热炉还设置有用于保温的炉盖和用于支撑加热炉的支柱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炉的炉壁为两块炉壁组合而成,所述两块炉壁一端铰连接,另一端可打开与闭合;炉壁可以打开,便于清理和更换导流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承接中频炉浇注口的起始段为一直线段;导流槽起始段呈直线便于浇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6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双防卡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