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6210.2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7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戴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大功率 微型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视听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LED电视机的普及,不少类似的电子产品日益趋向于轻薄化。为此,这些电子产品中所用的扬声器亦需要较薄的厚度。然而,扬声器体积减小,尤其是厚度减小后,该扬声器的承受功率即相应降低,从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它具有能够承受较大功率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包括上部开口的塑胶盆架,该塑胶盆架的内腔固定有U铁和华司,且该U铁和该华司之间夹持有磁铁,同时,该塑胶盆架的上部开口处设有振膜,该振膜的下表面连接有音圈,该音圈连接有铜线,所述振膜包括:
——铜圈,该铜圈固定于该塑胶盆架的上部开口处;
——悬边,该悬边的外圈连接在该铜圈上;
——发泡板胴体,该发泡板胴体的外圈连接在该悬边的内圈上;
——铝膜,该铝膜粘贴在该发泡板胴体上。
所述音圈呈跑道型。
所述铜线为耐温型的高张力铜线。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承受较大功率。本发明的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振膜边缘具有一铜圈,该铜圈用于固定振膜的悬边,防止振膜变形。而且,该振膜的中心胴体采用发泡板胴体贴合铝膜形成。其中,该发泡板胴体具有较轻的质量,该铝膜加强了该发泡板胴体的刚性,使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频率响应曲线更平坦。优化后,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音圈采用跑道形,且连接有耐温型的高张力铜线,进一步增加了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承受功率。经测试,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制备为口径长24mm、宽12mm、高4.0mm时,功率可达1.2W,有效频率可达360Hz~20kHz。即,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功率较大,有效频率范围较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振膜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音圈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中:10、塑胶盆架;20、U铁;30、磁铁;40、华司;50、振膜,51、铜圈,52、悬边,53、发泡板胴体,54、铝膜;60、音圈,61、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所示,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包括上部开口的塑胶盆架10,该塑胶盆架10的内腔固定有U铁20和华司40,且该U铁20和该华司40之间夹持有磁铁30。同时,该塑胶盆架10的上部开口处设有振膜50,该振膜50的下表面连接有音圈60,该音圈60连接有铜线61。
其中: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振膜50包括:铜圈51、悬边52、发泡板胴体53、铝膜54。具体的讲,该铜圈51固定于该塑胶盆架10的上部开口处。该悬边52的外圈连接在该铜圈51上。即,该铜圈51用于固定该振膜50的悬边52。该发泡板胴体53的外圈连接在该悬边52的内圈上,该铝膜54粘贴在该发泡板胴体53上。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从上往下看,该音圈60呈跑道型。该音圈60所连接的铜线61采用耐温型的高张力铜线。
这样,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振膜50边缘具有的铜圈51,用于固定该振膜50的悬边52,防止了该振膜50变形。该振膜50的中心胴体采用发泡板胴体53贴合铝膜54形成,该发泡板胴体53具有较轻的质量,该铝膜54加强了该发泡板胴体53的刚性,使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频率响应曲线更平坦。优化后,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跑道形的音圈60,以及该音圈60所连接的耐温型的高张力铜线,进一步增加了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的承受功率。
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制备:
1、先将该振膜50的发泡板胴体53与该铝膜54贴合,再将该振膜50的悬边52与该发泡板胴体53粘合,之后,使该悬边52和该铜圈51连接。
2、将该振膜50与该音圈60粘合,并将该音圈60引线绕成弧形,以便该超薄大功率微型扬声器振动时具有足够的弧度。
3、待该振膜50、该音圈60的组合体干燥后,再将该振膜50、该音圈60的组合体与该塑胶盆架10、该磁铁30、华司40等部件组合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6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葛根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耦合反应制备四氢呋喃和甲酸甲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