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气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5225.7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气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气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通过药物治疗,虽然一段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经常复发,无法根治。其原因在于只是着重去痰和消炎等被动式治疗措施,而没有对呼吸气管以及呼吸肌进行有效训练。
呼气的机智与吸气一样是因为压力差的缘故,但呼气是因为肺内压力大过大气压。
正常时的呼气(passive expiration),并没有肌肉的收缩,当横膈膜和外肋间肌松弛时,胸腔变小,肺内压力变大,因而空气由体内吐出。
但是,当外在的空气气流受到阻碍,或者是对于一些曾经患有或患有慢性肺疾病的病人来说,呼气就不完全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而需要呼气肌的参与。
用力呼气(active expiration)时,负责呼气的内肋间肌和腹肌开始收缩;内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往下移,而腹肌收缩也使肋骨往下移压迫腹腔内脏,迫使横膈膜往上凸,而使得胸腔体积缩到最小,肺内压增至最大,体内的二氧化碳才能大量呼出。
吐气呼吸训练对于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有显着的帮助。
发明内容
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气训练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呼气训练装置,包括:一吹气嘴1,通过一软管7连接一吹气装置2,所述吹气装置2带一吹气进气口3以及一吹气出气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内带一内腔管道9与进气口3以及出气口4连通,所述内腔管道内容纳一浮子5。
进一步,所述出气口4口径小于所述进气口3的口径。
进一步,所述吹气装置2顶部带有一封闭的端盖8,且侧部带有一出气槽6。
进一步,所述出气槽6宽度小于所述浮子5直径。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带一过滤网10。
进一步,所述出气口带一过滤网11。
进一步,所述吹气装置外壁沿内腔管道轴向带有多个刻度标记12。
进一步,所述的吹气装置为透明材料。
进一步,所述内腔管道9通过一小孔13同所述进气口3以及出气口4连通。
进一步,所述浮子同所述内腔管道的单边间隙为0.2-5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为患者的呼吸肌康复提供量化训练工具;
2.为不能耐受手术(老年体弱)的部分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机会;
3.产品便携、简单、使用方便;
4.吹气嘴以及过滤网为一次性可更换/或为可清洗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呼气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呼气训练装置的吹气装置透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呼气训练装置的进气口及出气口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吹气嘴;2.吹气装置;3.进气口;4.出气口;5.浮子;6.出气槽;7.软管;8.端盖;9.内腔管道;10、11.过滤网;12.刻度标记;13.小孔;14.上部管道腔室;15.下部连通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呼气训练装置包括:一吹气嘴1,通过一软管7连接一吹气装置2,所述吹气装置2带一吹气进气口3以及一吹气出气口4,所述吹气装置内带一内腔管道9与进气口3以及出气口4连通,所述内腔管道内容纳一浮子5。所述出气口口径小于所述进气口的口径。所述软管优选为塑料波纹管。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吹气装置由一个上部管道腔室14以及一下部连通腔室15构成。上部管道腔室顶部带有一封闭的端盖8,密封气体无法从顶部排出,且侧部带有一狭长的出气槽6,出气槽6宽度小于浮子5直径。上部管道腔室的内腔管道9通过一小孔13同下部连通腔室连通,下部连通腔室同进气口3以及出气口4连通。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口3带一过滤网10,所述出气口4带一过滤网11。过滤网10可带有泡棉材质,且可更换。过滤网10的作用是过滤人体呼出的CO2中的水分保持吹气装置2内的干燥。过滤网11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吹气装置2内部。
吹气装置为透明材料如PC,PP等,且吹气装置外壁沿内腔管道轴向带有多个刻度标记12。
浮子5同所述内腔管道并不是完全贴死,而是带有一定间隙,单边间隙为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5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
- 下一篇:一种镁基无定形体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