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4000.X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汪伟;姚森敬;唐峰;汲胜昌;王圆圆;钟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钟冬梅;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 sub 色谱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SF6气体绝缘设备因其运行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实际运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SF6气体组分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状态的监测和诊断。常用的气体组分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气体传感器法、电化学法和动态离子分析法等。红外光谱法中,组分的特征峰容易淹没在SF6的背景峰中,影响检测精度。气体传感器和电化学法中容易出现酸性气体间的交互响应,影响组分的定性和定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包括:电子压力流量控制器EPC、色谱柱、热导检测器TCD、硫化学发光检测器SCD、气体混合器、进样阀、切换阀、定量环;
所述进样阀用于气体进样;
所述定量环设置在所述进样阀上,用于准确控制气体进样量;
所述切换阀用于切换所述SCD和所述TCD;
所述EPC与所述进样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样阀以控制通过所述色谱柱的气体流量;
所述色谱柱与所述进样阀连接,用于分离经过进样阀进入本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的样品SF6气体和参比SF6气体的各项组分;
所述TCD与所述色谱柱和所述切换阀连接,用于分别测定所述参比SF6气体和样品SF6气体中非含硫组分的含量,比较参比SF6气体和样品SF6气体的电导率;
所述SCD与所述切换阀连接,用于分别测定所述参比SF6气体和样品SF6气体中含硫组分的含量,以及参比SF6气体和样品SF6气体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与臭氧反应时化学发光的强度;
所述气体混合器与所述进样阀连接,用于对样品SF6气体进行稀释。
其中,所述色谱柱的温度控制采用程度升温。
其中,所述色谱柱的流量控制采用恒流控制。
其中,所述TCD和所述SCD串联。
实施本实用新型,选用气相色谱法用于SF6气体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准确度和检测精度均优于传统检测手段。同时,选取当前硫敏感度最高的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精度可达ppb量级。由于硫化学发光检测器SCD的等摩尔响应特性,样品的标定也更加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SF6气相色谱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以往检测手段的不足,开发一种可准确区分主要气体分解组分,包括四氟化碳CF4、硫化氢H2S、氟硫酰SO2F2、氟化亚硫酰SOF2、二硫化碳CS2、二氧化硫SO2、十氟一氧化二硫S2OF10等的检测方法,且同时实现低至ppb量级的检测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4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