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开关的同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950.0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7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梁;陈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05;H01R13/46;H01R13/516;H01R13/70;H01R24/38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同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具体是涉及一种具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当整体组装完成后,就会安排进行整机各部位的功能测试。这种测试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全面检测各部位的功能,在进行各部位功能测试时会使用切换开关改变测试中电子讯号的传输路径,以检查该电子装置各部位电路的功能是否无误。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这种的整机测试虽然可用随机抽样方式执行,但为了减少这些测试的失真及简化测试作业,这些电子装置的主板上都会安装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关功能的同轴连接器。
例如,中国台湾新型证书号:TWM416247(申请号:100210792)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中,公开了相互扣合的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组装于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以及罩设于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这种结构的同轴连接器通过相互组装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但是,这种相互组装的结构的牢固性较为不稳定,并且组装步骤较为繁琐,使得产品的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开关的同轴连接器,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牢固性,改善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且有利于降低工时,从而达到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组合于该绝缘本体的可动端子、埋入射出成型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和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罩设于该绝缘本体外,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部、一自该本体部凸伸的凸部、一贯穿该凸部的插孔和形成于该本体部并与该插孔相通的收容空间;该可动端子插固于该绝缘本体的本体部内,且具有伸入于该收容空间的弹性臂;该固定端子部分埋设于该绝缘本体的本体部,且具有伸入于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该可动端子的弹性臂能够与该固定端子的接触部相接触和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固定端子具有一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埋入部、一自该埋入部弯折延伸且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埋入连接臂和一自该埋入连接臂末端弯折延伸且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的固定端子焊接部,该接触部自该埋入部水平延伸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形成于该本体部的端子插槽,该端子插槽与该收容空间连通,该可动端子具有一固定于该端子插槽的固定部和一自该固定部弯折延伸且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的可动端子焊接部,该弹性臂自该固定部延伸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金属壳体具有一套筒部、一体连接于该套筒部底端的板片部和二自该板片部两侧端部弯折延伸的夹片部,该套筒部套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凸部,该板片部罩设于该绝缘本体的本体部表面,该夹片部夹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部和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其中,金属壳体和固定端子利用埋入射出的方式同时结合于绝缘本体上,固定端子部分埋设于绝缘本体内,金属壳体罩设于绝缘本体,可动端子采用插固的结构设计组装于绝缘本体。这样,利用埋入射出的方式实现金属壳体、固定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组装(即采用一件式的绝缘本体),能够减少组装时的相互扣合,进而减少分别依序组装的程序,且能够使整体的结构较为牢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减少产品组装时的繁琐步骤,有利于降低工时,从而达到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剖视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绝缘本体 11——本体部
12——凸部 13——插孔
14——收容空间 15——端子插槽
2——可动端子 21——固定部
22——弹性臂 23——可动端子焊接部
3——固定端子 31——埋入部
32——接触部 33——埋入连接臂
34——固定端子焊接部 4——金属壳体
41——套筒部 42——板片部
43——夹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泳仪和配套电源的接合装置
- 下一篇: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